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社会工作
   第09版:社会工作
   第10版:公益资讯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技术公益 促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加速方案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社会工作

第09版
社会工作

第10版
公益资讯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技术公益 促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加速方案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总监郑锐强

    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郑锐强供图)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游客拿起手机拍摄海洋生物照片,除了自我欣赏还能干啥?还能提供科学研究样本。”

    “出海拍摄百万张近海生物照片,大量样本如何与基础数据库快速比对?借助AI就能极大提质增效。”

    “公众对公益有哪些认知局限?技术公益正在寻求突破。”

    近日,在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现场,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科学总监、iDOLPHIN(爱海豚)公益项目负责人郑锐强提出三个设问。

    这位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专家,对于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运用技术公益在个人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后开始倡议公众公益——关注海洋生物保护。技术公益让他在科学研究和公众公益推广间不停尝试,多次出圈,加速推动着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孵化进程。

    从科研应用到公众公益

    具有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背景的郑锐强,起初研究工作就是拍摄大量中华白海豚照片形成基础数据库,以库为标准对后期出海拍摄的白海豚照片进行再次比对,判断物种类型及数量。研究初期,基础数据库较少人工对比就能完成。研究深入后,基础数据库不断拓展,对新进样本进行人工筛选则不现实。

    水生动物流动性强,转瞬即逝,研究人员每次出海都需要长时间举着相机,找准机会进行抓拍。2022年,郑锐强出海拍摄了近100万张白海豚照片,常年积累使得基础数据库照片数量也同步增加。当前,仅珠江口就有白海豚2500头,如用新进拍摄的100万张照片去比对2500张基础数据库照片,工程量挑战重重: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还容易出错。

    2020年12月底,郑锐强参加了首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原“腾讯light创新挑战赛”),借助腾讯智能云免费向行业开发者、公益人士开放多年积累的AI技术能力,对自身拍摄的白海豚样本进行快速比对形成标准,大大降低人工比对成本,这让他对技术公益有了期待。

    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将每年3月3日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引导公众树立海洋生态文明观。但较为无奈的是,社会保护和研究投入在下降,对应的保护措施比较缺乏。

    202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生存环境严峻,广东珠江口每年以2.5%数量减少,粤东种群过去10年减少38%,广西钦州过去五年减少了35%。

    作为中华白海豚保护的资深人士,郑锐强希望将所学知识贡献于研究,更希望让后代还能看见中华白海豚,这需要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倡议多方参与。

    为此,他先是与广东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借助AI、图像识别等技术,自主开发出finGO项目,但该项目运算速度慢,不适宜向公众推广。随后,他在腾讯智能云支持下开发出“哇!白海豚”小程序,推广公众公益。

    记者搜索“哇!白海豚”小程序看到,其分为“科普馆参观”“志愿者管理”“知识宣传工作”三大板块,提供图文、视频、3D立体标本展示等元素。参观者申请预约简洁明了,小程序直接标注了小海豚生活的海域范围,方便保护区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实施保护措施。

    小程序的公众使用效果远超预期。通过三个月开发、一个月内测,在finGO项目中又推出“iDOLPHIN”(爱海豚)小程序,使用AI和互联网技术对中华白海豚照片识别标准化,建立物种公共数据平台,协助动保及科研机构进行决策,让单张中华白海豚图片识别准确率达到93%以上,从上传照片到处理照片到反馈结果,整个过程仅需10秒。

    从公益破圈到多方共益

    以解决社会问题设立的公益项目,发展过程中正在融入各方力量,公众成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技术公益的加持下,公众公益向着深度发展,一些未曾有的公益想法被挖掘和激活。

    郑锐强认为,用AI不仅可以开展数据研发分析,还可以向着更深更广的公益领域发展。

    “公众用手机拍摄白海豚,通过AI处理,就能生成可视化照片数据贡献给研究机构,产生公益效应,但实现这一步需要数字化工具。”郑锐强解释说,我们并不理解公众的公益需求,或者他们的需求未曾被开发。公众有意无意拍到中华白海豚,如我们不告知他们使用AI技术产品上传照片就能为研究助力时,公众只能将照片用于自我欣赏。当告知其AI产品的功能后,上传照片就具有了研究价值,这无疑是对公众公益需求的满足和开发,技术公益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公益需要破圈,仅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术机构等某一方难以解决社会问题,必须联合突破。”郑锐强说,如果不去海边亲自看看,仅凭一张张中华白海豚照片,公众很难想象到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和种群生存是如此艰难。技术公益的推动打破和连接起了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的公益理念也在破圈,不再仅限于公益圈内部探讨,而是出圈影响到更多利益相关方,让社会小众议题走向社会共益。

    从最开始仅做科学研究的技术小白,到慢慢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用于公益,郑锐强坦言,技术公益将不同场景与一线管理人员或社区人员联合。

    比如,中华白海豚是沿江口定居性物种,提高数据的可视化程度,让与白海豚栖息地同住江口的居民或游客知道这个物种,知道现有和流动数量,让居民产生风险意识,控制或降低人类活动给中华白海豚生存带来的影响,这能很好地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从公共议题到大众方案

    2月2日,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正式启动,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自闭、校园霸凌、留守儿童)、老年人信息安全与保护(反诈骗)、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方案)三大领域,成为打造技术公益解决方案的主战场。

    由腾讯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腾讯技术公益、腾讯守护者计划、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智能、腾讯WeTest等机构联合承办的创造营,将低门槛、生态共创、项目可落地、模式可持续设为活动特色。

    腾讯质量云平台WeTest、开源云原生操作系统、OpenCloudOS技术都将为参赛者提供支持。社会组织和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需求开发小程序、H5、APP等载体,拓宽社会参与类型。

    据介绍,前两届中许多优秀获奖项目在腾讯Light的扶持下均已落地。如“悦智AI实验室:高危儿拯救计划”助力新生儿黄疸病检测,让中国宝宝黄疸病检测成功率上升4.7个基准点,达到94.7%的实际检测率;阿尔泰山自然保护“蒙新河狸科技赋能项目”,为中国仅剩的600只蒙新河狸建立系统化信息数据库,设计体系化蒙新河狸保护方案;“嘀嘀嗒嗒:嘀嗒计划”团队打造小程序Dida,通过“图像识别与实例理解”,生成语义相匹配的关于性教育的小故事,让父母将性教育融入适合孩子的故事中,让儿童免于侵害。

    参赛者创作公益产品与受益者使用公益产品,两者通过腾讯微搭平台,运用技术公益降低成本,开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共益时代。

    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技术公益的初衷是给社会组织输入数字化能力。用技术连接起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资源,在应用、开发、创造方面开发出更多技术公益产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今年5月4日,我们将迎来第六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郑锐强说,“参加腾讯light计划自己也是受益者,从第一年做AI到第二年开发百科数字化应用,再到第三年公益众筹项目,企业资助让我们有条件去寻找最好的生态保护事件,解决最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让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形成了可持续的互利互惠公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