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皮磊 我的心愿是要一个平板。”“我的心愿是想为打篮球的弟弟买一双球鞋。”“想给哥哥买双球鞋”……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反映,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的“助力山娃娃放飞梦想”公益项目筹款页面展示的是一张女生图片,但项目实际被资助人都为男生。该网友质疑,“如果捐助人没有点开详情的话,是不是就会被骗?”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执行与收款机构为成都市慈善总会,项目初衷是帮助偏远山区的困境学子完成学业,不让学生因为学习费用而放弃求学之路。项目上线86天,截至目前有47人次参与捐赠,已筹款项为102600元。支付宝公益平台显示,目前该项目已依据相关规则被暂停筹款。 此外,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线的另一个筹款项目“用爱伴你成长”,也受到网友类似质疑:展示图片为女生,介绍的却是受助男生情况;项目为受助学生筹集高额学杂费生活费,疑似存在过度帮扶情况…… 根据支付宝公益平台介绍,该项目执行与收款机构为北京市行远公益基金会,截至目前已上线筹款343天,超135万人次参与捐赠,筹款超116万元。平台显示,该项目目前也被暂停筹款。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筹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公众对公益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深。而由于项目描述不清晰、受益人信息不一致、筹款文案有违常理等问题导致的项目被质疑事件也时有发生。 对此,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理事长陆璇表示,慈善组织是项目执行主体与项目审核把关第一责任人,“民政部门相当于裁判员,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则是提供服务的体育场馆,后者要遵守验证义务,对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和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按规定进行查验,并配合民政部门履行监管义务。” 他同时指出,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不是慈善组织,也不是政府部门,在功能、责任与能力等方面并不具备相应能力,在项目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现实难题。 平台:已在第一时间暂停机构项目筹款 针对网友对项目提出的相关质疑,支付宝公益平台方面回应表示,已于7月31日对相关项目做出暂停筹款处理,并要求相关公益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在公开渠道给出说明反馈,解答公众疑虑。 当天,相关机构也就这些问题给出了回应。 成都市慈善总会在说明中指出,“助力山娃娃放飞梦想”项目封面使用的女生照片是2022年同类助学项目受助人照片,经受助人同意,将该照片及故事展示至项目首页并作为受助人代表进行筹款。 说明中称,该项目为一对一助学,共上线60名学生信息,其中女生16名,男生44名。目前,16名女生及31名男生已被爱心网友认领捐助,仍有13名男生未被捐助。根据平台规则,已完成捐助的学生信息不再展示,未受助学生的信息则继续展示。 支付宝公益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行远公益基金会“用爱伴你成长”项目已累计反馈执行进展53次,进行财务披露四次;项目覆盖31个区县,33人次从中受益。该机构也就项目相关问题发布了情况说明。 其中,对于网友提出的项目展示图片和项目详情不一致的情况,说明中提到,“用爱伴你成长”项目是一个群体类帮扶项目,项目图片中的女孩和文案中的男孩都是这个群体的代表。后因机构对项目进行更新但并未更新彻底,因而只更换了头图,文案没有改动,导致出现头图和文案错位的情况。 对网友提出的疑似过度帮扶的情况,该机构回应称,文案中提到的男生学杂费生活费为3万元,实际上是该生家庭的年度总开支,并不是男生一人花销,工作人员在撰写项目文案过程中表述错位,描述称该生“学杂生活费约三万,有一万缺口”,因此造成误解。 记者了解到,该生家庭困难属实,实际执行中,机构共对文案中男生进行过两次帮扶,总帮扶金额为7000元,不存在过度帮扶的情况。据学校老师反馈,学生生活中也不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 专家:慈善组织是项目把关第一责任人 对于上述回应,部分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平台及机构对项目“审核不严”,上线项目“流程不正规”,甚至认为受助对象“无中生有”。 那么,在互联网筹款比例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于慈善组织及其相关筹款项目的上线审核以及后续执行,主管部门、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及慈善组织等各方职责应如何区分?各方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陆璇介绍,我国《慈善法》及《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将募捐事项的真实性、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的责任赋予了募捐主体与项目实施主体,即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以及负责具体执行项目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主管部门,承担了募捐活动的备案机关、社会组织的主管机关以及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等角色。 “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主要要遵守的是验证义务,即在提供公开募捐平台服务时,应当查验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和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平台发现慈善组织在开展公开募捐时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向民政部门报告;对于民政部门发现的违法违规的慈善组织,平台应协助调查和处理。”陆璇谈道。 目前,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有29家。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绝大多数平台都是无偿提供服务,其可以投入的跟踪监督(事中事后管理)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流量比较大的几个平台投入的管理资源相对较多,对合作慈善组织及其项目上线门槛相对较为严格,也比较重视慈善项目的信息公开及项目监管等。 在陆璇看来,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本身不是负责执行这些公益项目的慈善组织,对项目的审核只能基于权威备案资料及机构提供的相关项目材料等。“平台也不是管理部门,其能掌握的信息有限,因此在对项目的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多现实难题。” 现实:义务及职责划分涉多重因素 在互联网公益时代,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一端连接着众多慈善组织,另一端连接着亿万爱心网友。因此,平台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共属性,更承载了广大爱心人士对公益行业的信任和期待。 专家表示,当公众对某个公益项目执行产生疑问时,可通过相应渠道进行反馈。如,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颁布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投诉举报办法(试行)》,其中提到,社会公众可以向负责项目执行的慈善组织或社会组织登记的当地民政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此外,按照《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规定,“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2022年12月27日,慈善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进行初次审议。此后,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草案)》。修订草案明确了相关平台的义务与法律责任。 专家表示,明确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法律责任的边界,并不是要求其与具有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组织承担所谓的连带责任,其首要责任还是“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次要责任则是在民政部门对这些慈善组织进行监管时给予充分配合。 “目前看来这是恰当的,与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本身的职责、功能定位、权力、执行能力相适应。如果让绝大多数正在无偿提供服务的平台承担连带责任,或者由平台本身对归属民政部门监管的慈善组织的行为负连带责任,会导致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进一步寡头化,因为只有少数公司及平台能够承担高昂的成本和法律与经济风险。”陆璇谈道。 此外,陆璇指出,还要考虑其他类型的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如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电信运营商)是不是要对慈善组织的违法活动、个人或机构通过其开展的其他违法行为(比如电信诈骗)承担连带责任。“显然,立法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