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北京年内将建20个老年人精神关爱站
北京年内将建20个老年人精神关爱站

2013-09-1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雪弢

针对“您希望社区给予老年人哪种关怀”这个题目,从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同样重要,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迫在眉睫。

9月5日,首个《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北京市约有13.5%老人心理健康指数在正常水平以下。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目前正在制定“2013-2020北京市老年人精神关怀行动计划”,将涉及建立关于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的“北京模式”。其中包含,为北京老人量身定制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量表,在社区建设针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站。预计年内将在东城、大兴、门头沟等区县建立20个试点站,今后将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

13.5%老人心理有问题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人,占总人口的13.9%;北京市老龄化趋势明显且以空巢独居增多显著。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和一些负性事件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012年9月,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协会委托,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林英主持,组织了93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共同成立了“关爱老人·共筑心巢”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16个区县60岁以上近30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其中包括期望社区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心理检查服务等。而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全国数据相比,北京老人在人际、适应、自我、情绪等四方面的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仍有13.5%的老人心理健康指数在正常水平以下,其中0.87%的老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

此外,独居老年人在心理状况上的得分要低于婚姻状况存续的老人,初中以下文化的老人精神需求明显要高于初中以上学历的老人,而男性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性老年人。

制定老年人精神关怀行动7年计划

新闻发布会上,李红兵告诉记者,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制定“2013-2020北京市老年人精神关怀行动7年计划”。

李红兵表示,7年行动计划第二部分,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机构或场所,在街道层级建立提供心理服务和支持的基本站点,并负责对老人心理状况的筛查工作。据介绍,年内北京还将在20个社区试点建设精神关爱站点,配置包括心理室、谈话交流室、培训专业的队伍等,目前试点社区初步选址在东城、大兴、门头沟三个区。

“未来7年我们一共要建立320个这样的站点。”李红兵说,由于专业队伍的限制,站点将先在城区建设,今后将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同时,民政部门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签约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到对应的站点提供支持,由其机构专业人员轮值助战。

对于站点的硬件配备,项目组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林英表示,站点首先要有2间房,可供个人或小组谈话、办讲座等,要配备电脑,以便为老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要有书架等,条件好的还可配备视听室,为视力不好的老人提供心理知识宣传。同时,各站点要有专人负责、工作规程、年度工作计划等。

李红兵表示,通过本次调研,了解了北京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需求状况,如何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认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要站在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的民生工程和战略工程的高度来看待老年心理健康,加快出台保障老年人心身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老年人心身健康提供必要的制度和生活保障。

(本报记者 张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