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13-11-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11月14日至15日,以“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主题,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15家主办机构组成组委会,华民慈善基金会及凯风公益基金会为轮值机构,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蒋正华,华民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茂林,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丛明,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等作为开幕式嘉宾参会。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主持,凯风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段伟红代表论坛组委会致欢迎辞。段将行业发展上升到更为宏观的世界面临问题的角度进行总结:“第一,新的广为认同的价值体系的构建,是现代人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第二,社会治理结构或者说制度建设如何进一步地完善和优化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的重大问题;第三,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难题以及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强烈诉求是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重大问题。”她认为在这些问题上,非公募基金会可以发挥作用。

王茂林则围绕“慈善机制”的建立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所有参与公益事业的慈善之人都要立足国情:在吸收发达国家现代慈善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体制、制度、机制,通过立法,促进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本届论坛组委会着力凸显“跨界”与“国际化”的特色,邀请了政府、企业家、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专家学者、媒体等近600名各界代表参会。在“国际化”方面,首次开辟了中美基金会专场和中英社会投资论坛,邀请了美国、英国的基金会代表和政策推动者与国内从业者直接对话。

在论坛设置的九个平行板块中,“中国慈善税收政策现状与挑战”及“中国公益信托的现状与未来路径”最受欢迎。这两个板块均由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承办。

为配合论坛主题,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发布了一份以“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认为,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领域主要有五个:一是改善民生,非公募基金会在教育、医疗、环境、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文化艺术、体育等民生领域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二是协调群体关系,三是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四是推动公众参与,五是构建社会价值观和理论。

在康晓光看来,现在大家看到的大多是第一个领域,这说明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建议:“目前,非公募基金会主要通过直接运作和合作两种方式运行。基金会既是资金筹集者,又是资金使用者和项目执行者,对较为大型的基金会而言,直接运作往往意味着压力;从长远看,合作将是一种有利于非公募基金会高效利用资金的途径。”

论坛上,还发布了另外一份“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对中国具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与无免税资格的基金会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10年后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的财产将是无资格基金会财产的1.622倍。报告发布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唐钧就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第一,将基金会的免税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资格合并;第二,国家应该加快非营利组织,主要是非公募基金会营利性收益税收的收税优惠政策研究,尽快出台可供操作的政策。”

(本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