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CSR > 中国首家环保基金会公益项目的七年之变
中国首家环保基金会公益项目的七年之变

2012-12-1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zcg

 

从类型上看,环基会已完成由单一的环保宣教类活动向宣传教育与环保资助、环保扶助等多种类型并存的转变

在“环保嘉年华”这个环保互动教育主题乐园里,人们被各式各样的游戏吸引,图为“抓住盗猎分子”

  11月26日上午,深圳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从飞机平稳飞行后李伟就一直与同行的项目负责人商量接下来项目验收的细节,即便机舱中冷气开得很大,也还能看到他额头隐隐透出的汗珠。

  作为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简称“环基会”)的秘书长,李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八年。而就在几天前刚刚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上,李伟当选为基金会副理事长,这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从宣教到可持续发展

  四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地窝堡机场,李伟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搭乘上飞往喀什的航班,因为当晚他们要赶到叶城县,以便与合作企业召开碰头会,开始“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新疆无电村项目二期工程的验收。到达叶城县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合作企业施耐德电气的工作人员与企业志愿者也刚刚从北京赶到。

  从叶城县到这次准备通电的莫木克、喀拉尤勒滚、阿其克拜勒都尔三个无电村,开车都要走四个小时以上的山路,而接下来的两天大家要住在村上的牧民家里开始各自的职责:通电、验收、培训、家访等。

  在去柯克亚乡莫木克村村民家入户家访的路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基财部负责人跟《公益时报》记者聊起了新疆无电村的项目。

  早在2010年12月,施耐德电气就启动了“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新疆无电村项目,首期工程已于2011年11月在莫木克村建成,共让120户家庭和1所学校的近800人用上了电。今年又在当地再次建设两座太阳能发电站,这一次是继去年首期无电村新能源援助项目成功运营后的进一步扩展,通过两种创新的无电村解决方案,覆盖了叶城柯克亚乡355户家庭及1所学校,惠及村民约2000人。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实施“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过程中,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了紧密合作,成立了施耐德电气“碧波基金”,通过开展新能源援助项目以达成三个目标:提供利用新能源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技术和产品为最需要帮助的边疆牧民送去光明;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建立公益项目的平台,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企业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付出行动。

  事实上,除了资金的提供,“碧波”计划还对项目全周期进行了管理,包括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工程施工指导与管理,电工及村民培训,后期维护与服务等。李伟说:“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边远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还运用了先进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

  家访时,一位村民开心地告诉记者:“家里通电后买了电视机,孩子们很爱看动画片,接下来还要买电饭煲、洗衣机,要做的事好多好多。”

  而在给当地通上电的小学送冬衣的时候,大家更是从孩子们开心的笑脸中感受到村子里有了电之后的变化,孩子们还用维语写下了通电后生活的改变以及自己的感受。

  住在村子的第二天晚上,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的炕头上总结无电村项目时,李伟谈起了基金会这些年所做公益项目。从早期单一的宣教类环保理念宣传,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无电村项目,李伟担任秘书长的第三届理事会从2006年2月至今已近七年时间,七年间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也在悄然变化。

  创新“嘉年华”

  变化不只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一个维度上。

  就在来新疆之前,李伟陪同换届后新上任的理事长傅文娟一起参加了基金会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联手创办的“环保嘉年华”深圳站活动。这个活动从2009年起航至今已经四年,作为全国创新的环保互动教育主题乐园,已经先后在全国40余个城市举办50余场活动,吸引了超过34万个家庭、100多万公众参与。

  李伟说:“这个活动虽然也是宣教类型的项目,但跟早前的发发宣传品、做做讲座效果可是大不一样了。”

  在环保嘉年华活动中,有超过20款互动游戏让参与者体验“玩转绿色”的快乐。“环保大灌篮”、“健康碳循环”、“拒食野生动物”、“净化空气”、“歼灭重金属污染”等丰富的游戏教育孩子们要保护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活动现场设置了涂鸦墙供孩子们涂画心中的环保梦想,还有环保短剧、低碳全景体验影院、绿色心愿瓶等深受孩子与家长喜爱的环节。

  基金会项目开发部负责人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环保嘉年华活动把环保知识与嘉年华形式相结合,是对环保宣传活动的一个创新。为了凸显家庭、参与、体验、互动、娱乐的特点,活动基本上选在周末两天连续进行。希望能够通过大手牵小手共同做游戏的过程,将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保护课题寓教于乐,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最终实现全社会关注环保的目的。”

  准备从新疆返回北京的时候,李伟为记者解答了一个小疑惑,而这个答案也让记者对基金会目前的项目分工情况有了更明晰的了解。原来,基金会目前所有部门都要承担筹资任务,即便是只有两个员工的基财部也不例外,在新疆与施耐德合作的无电村项目就是基财部承担的公益项目,而与安利合作的环保嘉年华活动则是项目开发部负责组织落实完成的公益项目。

  七年变化与五年目标

  在谈到担任秘书长的七年间基金会公益项目发生的变化时,李伟说:“环保公益组织提高公信力是立足之本,而树立品牌项目是发展之基。当初基金会公益活动类别单一,品牌建设意识也不强,导致捐赠资源相对匮乏。于是我们开始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动态,借鉴并吸收其他公募基金会的模式和经验,从严格项目筛选和审批、规范协议文本入手,积极研创、开发符合环保重点工作需求的项目和活动,建立项目方案储备。同时,还深入了解捐资企业的主观需求,把自主研发项目的主动引导与为捐赠方个性化设计量身定做相结合。果断停止品质不佳、监管难控的项目和活动,用了三年时间对原有的三十余个专项基金分别采取改造、结项、停止、撤销的处理方式,并在网上公布。”

  据李伟介绍,随着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保基金会公益项目和活动呈现出优化、升级的势头。从类型上看,基金会已经完成了由单一的环保宣教类活动向宣传教育与环保资助、环保扶助等多种类型并存的转变。从项目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看,基金会已经将自身独立做项目的单一化形式调整为自己做、和其他组织机构合作以及指导资助别人做并存的多元化形式,这种多元化的活动组织形式放大了基金会公益活动能量,拓宽了领域,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更重要的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项目活动的内容上看,基金会涉足了环保主要工作的多重领域,包括环保公益表彰、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清洁能源、饮水安全、垃圾分类、环保宣传教育、环保扶贫、公益资助、生物多样性保护、植树减碳、大学生环保科技支持、小学生环保科普教育等等。从项目的规模和持续性看,近年来大型且持续性的环保项目和活动已成为基金会的主体,累计募集捐款超过千万元,活动开展三年以上且继续实施的项目有8个,还有许多短周期、阶段性的项目也在不同时段先后开展。

  当然,李伟也谈到了目前基金会与一些成绩显著的知名基金会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比如,募集资金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虽然这几年我们年度总收入从平均不到1000万元提高到年均收入近4500万元,但在这一平台上我们又徘徊了三四年,未能再突破。年度募集捐款虽然仅是基金会的表象特征,但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级社会组织公益推动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我们筹资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募集捐款的瓶颈有待冲破。”

  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李伟为基金会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下了关于捐赠收入与等级评估的两方面目标。当然,他深知随着社会组织整体发展形势的变化,要实现基金会新的目标,项目还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