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CSR > 四年小额信贷让灾区焕然一新
四年小额信贷让灾区焕然一新

2013-05-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辜哲

造血公益与社会企业实践论坛现场

5月10日,由《南方都市报》、《中国财富》与全球抗衰老领军品牌NU SKIN如新联合主办的“四川雄起、早日如新——造血公益与社会企业实践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以“造血式公益与社会企业责任”为主题,邀请多位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和媒体代表共同探讨了NU SKIN如新“授人以渔”的造血公益模式。

白手起家吴思千

论坛开始前,NU SKIN如新组织了一个由社会学者和媒体人组成的走访组,来到了曾经的地震灾区什邡市湔氐镇先锋村。

上午10时,走访组来到村民吴兴蓉的家中。吴兴蓉曾经是负责整个湔氐镇小额信贷项目的信贷员。从事信贷员工作三年的时间,她总共放贷超过600万元,“镇上贷款户超过200人次”,而之所以成绩如此出色,除了小额信贷项目本身的优势之外,还离不开吴兴蓉的艰苦付出。

“一开始大家不了解项目,都在观望,我就骑着电动车走村串户去推广,”吴兴蓉回忆称,小额信贷项目不需要实物抵押,仅需要一名担保人的制度,最终让一些农户动了心,“只要有人贷款成功,村民口耳相传,后来的推广就好做了!”

半小时的交谈后,走访组在吴兴蓉的带领下,来到了村民吴思千的家中。吴思千年近五旬,如今和妻子住在一幢洋气的新房当中,家里用着大屏幕液晶电视等全新家电,后院车库里还停着一辆私家轿车……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男人,地震发生后曾经一无所有。

“当然,我能这么快恢复,很大一部分要感谢小额信贷项目!”吴思千对走访组的记者们说,地震发生时他家的老房子刚刚装修完毕,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三万多元外债。

在准备重建房屋和恢复生活时,他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小额信贷项目的帮助。由于湔氐镇当地盛产大蒜和蒜苔等农产品,从小爱做生意的吴思千经过仔细考虑,选定了农产品收售这一项目,准备大施拳脚。“第一批贷到了一万元,收来的产品直接运到成都卖,当时效率比较低下,赚钱不多,但认识了许多同行朋友,渐渐就打开了销路。”吴思千说,靠着小额信贷来的宝贵的启动资金,他顺利入行,并很快与大经销商建立了联系,从此便只需要向农户收货,囤积起来等客户上门收购便可。

从一开始每次只敢收几千元的货,到如今收货时随身货款近十万元,吴思千一谈到这剧变发生的原因,便忍不住满脸成就感地笑起来,“前几年赚的钱都陆续花在重建房屋上了,所以每年都还继续申请小额贷款做年初的生意启动资金,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灾区重生

通过5月10日上午的走访,参加“四川雄起、早日如新——造血式公益与社会企业责任”公益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对NU SKIN如新参与的造血式公益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下午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又碰撞出了更多的灵感火花,并表示将把汶川重建当中“授人以渔”的公益模式,移植到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当中,还将把“授人以渔”逐渐发展为“授人以爱”。

NU SKIN大中华营运事务区域副总裁暨如新中国营运总裁麦欧文分享了NU SKIN如新是如何为灾区打造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之路。

他表示,NU SKIN一直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断思考如何在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能够更加长远、可持续地帮助到灾区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提高受灾民众的生产自立能力,重塑灾区“造血机能”。通过创新探索,NU SKIN如新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了“NU SKIN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为传统金融途径顾及不到的当地贫困受灾民众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信贷支持服务。截止到2013年3月底,该基金已发放贷款超过1亿3千多万元,受益农户超过5300户。下一步,NU SKIN如新将会把小额信贷在汶川的成功实践复制到雅安,真正帮助雅安的灾民走出阴影,重建家园。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丁学良对什邡回访感触良多:“5年之后重访灾区,我们已经看不到地震带来的伤痛与沉重;通过小额信贷的帮助,灾区实现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