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创新 > 怎样让孩子吃上一个鸡蛋
怎样让孩子吃上一个鸡蛋

2013-05-0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除了顺利解决学生早餐问题,整洁有序、通风的食堂也使得学生在营养、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等方面都得到了保证

学校墙上写着三句标语:“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生存”

当你看到乡村小学的孩子没有早餐,想让他们吃到鸡蛋怎么办?如果你没钱,可以先筹钱,然后可以买鸡蛋给学校,也可以给学校钱买鸡蛋,或者,如果你害怕有一天因为忘记给学校钱而导致孩子没得吃,还可以先用能买3年鸡蛋的钱帮学校赚钱,让学校以后都能够自己买鸡蛋。

给孩子一个鸡蛋是件很容易做到的小事,但每天给很多孩子鸡蛋,就值得想想怎么去做更合理有效了。

小项目解决小问题

临近中缅边境的云南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很多家庭以种植橡胶树为生,每天的生活习惯是吃两餐。2012年以前,在翁嘎科乡班弄村的希望小学里,住家的孩子因为上学太早没有早饭吃,而住校的学生则是因为当时学校还没有营养计划可以提供早饭。11岁的佤族学生岩(读音ai)板,每天和姐姐一起在学校旁边买五毛一个的馒头,两人三个勉强只能不饿。当然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买馒头。

住在小学旁边的家长岩怕说,2011年学校有了养猪场,孩子每天有鸡蛋吃,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班弄村完小是一所2002年飞利浦公司通过云南省青基会援建的希望小学,和它一起援建的还有村里的卫生站。2010年,飞利浦做企业社会责任的张敬煌走访所建十几所希望小学时,这种学生没有早饭吃情况很普遍。有的时候只好把重要的课放在第一、二节,上午最后一两节课就让孩子下课,因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了。营养干预计划也在这时开始酝酿。

在张敬煌与驻扎云南的“互满爱人与人”项目总监霍思瑞(Siri Holmebakk)同当地扶贫办和村民商量怎样解决学生的早餐问题时,开始误打误撞地尝试一个可持续的自主运行的项目。“互满爱人与人”2007年进入中国做项目,作为国际NGO,其行事作风也跟外企很合拍。双方最初设想过养鸡或者养兔,甚至跟四川的兔王联系过,但后来考虑到当地的养殖习惯和动物卫生安全、免疫等问题,决定从养猪开始。由于涉及到学校经营,这个项目也经过了当地教育部门的特别批准。

请当地人来做

28岁的佤族姑娘娜润是班弄村小学养猪场管理人,前两年曾经在广东打工,因为要带孩子而回到家里,四个月前被“互满爱人与人”请来工作。与她一起的还有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杨春波和联络人娜依,都是云南本地人。2008年,“互满爱人与人”在杨春波的家乡做一个卫生项目,需要当地人参与工作,杨春波便加入进来,并在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学习培训后,开始负责项目。娜依则就是翁嘎科乡人。

在走访学校时,普洱市扶贫办外资中心的冯正镇也表示了对这个养猪场的一点疑虑:项目所有权是属于学校的,担心如果以后“互满爱人与人”的项目人员撤出,只靠学校来做,难以维持下去,或者影响到正常教学。也正是出去这点考虑,项目在开始时,便请当地人来参与其中,有专职人员管理。并且在运营之外,还对老师、家长和农户做了不少相关的培训,将项目涵盖的范围扩展,发展到社区,逐渐将家长和农户加入到项目中,希望对他们都有经济、知识上的帮助和提高。杨春波和娜依还组织了学生的俱乐部,画画、舞蹈、看电影,丰富寄宿孩子们的生活,帮他们搞好卫生,一年前有的孩子头上还有虱子。

精耕细作地运营

2011年下半年开展这个项目的时候,项目方本来计划在云南两个地方同时做,但发现在西盟的项目进度比预期要慢。原因可能与当地交通等基础条件限制有关,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要慢慢改变和适应。另外也发现了项目执行中有一些问题,比如农户和老师没有专业的养殖知识,需要学习。张敬煌说,他们也在客观认真地考察这个项目是不是可持续,如果有问题,就在最初阶段解决掉,或者对当地确实没有很好的影响,也会考虑停止。

“互满爱人与人”的项目统筹人员何加鹏算了一笔账,养猪场开设时,建猪圈花费近5万元,购买十头母猪3万多,现在每月花费两千多,其中除了饲料等还包括娜润的工资800元。经过一年多饲养,已经开始卖小猪,项目开始赢利。每头母猪每年产仔两次,每次平均成活8只,因为养肥猪性价比不高,所以小猪养两个月后卖出,平均价格450元。每月除去人工和饲料,大概可以结余3300元给孩子购买鸡蛋,刚好满足全校学生上课期间的需求。

此前学生的鸡蛋和项目支出都由飞利浦来支付,总的项目投资已经超过120万。

基础培训

除了这个养猪场,班弄村小学本身还养了几头猪,这是学校勤工俭学的部分,由学校员工自己用剩饭菜喂养,留待有节日或者其他活动时宰来给孩子吃肉。记者了解到,勤工俭学也是当地学校的部分自给自足的方式,还有的学校勤工俭学项目是种菜,因为当地自然条件的原因,菜价比较贵。

当地人本来也有很多户养猪,但他们原来的传统是养黑猪,现在也开始养经济效益更好的白条猪,这也经历了项目人员与村民的各种沟通。但老师和农户并没有专业养猪知识。从2011年8月到2012年底,项目方组织村民和家长进行了四次培训,参加的人次近500人。培训内容不只是养猪,还有营养、卫生、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被称为小杨的杨春波,除了做项目,还常被村民叫去给猪看看病,兼做村里的半个兽医。项目组今年还会引入并培训村民发酵床养猪方法,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牲畜抗病能力,缩短生长期。

班弄村的另一个娜依,是两个学龄孩子的妈妈,记者走访到她家时,只有她一人在。“互满爱人与人”组织的培训,娜依常去听,家里也有养猪,问起听课有没有收获,她腼腆地笑笑说,不能都记住。西盟县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少数民族,以佤族和拉祜族为主。由于经济条件差和传统的饮食文化等原因,他们对饮食营养并不太了解。在项目组的一项调查中,63%的学生不知道每天需要喝一定量的水,也有老师认为最有营养的东西是电视广告里买不起的维他命片。所以营养卫生方面的培训也是重要内容。为了不影响孩子上课,不是每次培训都占用教室,有时就在项目人员做家访时到村民家里做培训。

在跟孩子们一起吃午餐时,记者看到老师在给孩子轮流盛豆浆。这里原本是种植大豆的,项目方教村民种植黄豆,并部分回收回来,再免费给学校做豆浆。

怎样继续

一同考察项目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崔昕说,校办养猪场虽然是个很小的项目,但很有意义,这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它可持续,并且对周边村民的经济、生活有带动作用,这种方式对于改善贫困、营养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更有效。他也提醒,做根植农村的项目,需要全面考虑涉及到的各利益方,学生、教师、村民,如果各方所得到的都是正面的,那么项目就比较好开展。即便如此,农村的环境比较复杂,还可能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需要每个细节、每处环节都妥善处理和沟通。

而这个项目的优点就是做具体的量化,而不是首先把项目铺得很大,抱着很大的期待,它的目标只是先解决孩子早餐吃鸡蛋的问题。从这点上来说这个项目是值得学习并有一定可复制性的。

在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出台后,班弄村小学学生的早餐基本得到解决,校长李玉新也想和项目方商量将买鸡蛋的这笔钱用在改善学生的午餐和晚餐,或者孩子需要的其他方面。

另外,李校长想如果能够继续得到帮助的话,希望可以开设一个学前班。因为当地大部分学生是佤族和拉祜族,他们在上学之后才学习汉语,一年级的老师都要会些佤语,双语教学,如果能够进行学前教育,让孩子尽早接触汉语,会对他们之后的学习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