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创新 > 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不会问孩子
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不会问孩子

2013-06-1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李妍琦

讨论和分享是毛毛虫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主要模式

一屋温暖的光线,由环保材料铺成的地板,不及大人膝盖高度的桌子,唯独没有椅子。这是毛毛虫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毛毛虫”)给来访者们的第一视觉印象。

毛毛虫的办公室目测只有一百平米左右,门口的落地窗上写着“屋里灯亮着的时候,表示我们都在。欢迎拉开玻璃门,脱下鞋子进来。进来可以看看书说说话。或者不看书也不说话。就只是好奇想进来瞧瞧也欢迎。”

小小哲学家

“儿童能学哲学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让人一头雾水。

毛毛虫的工作人员介绍,儿童哲学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李普曼教授发现许多大学生缺乏逻辑思考技巧,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许多人怀疑这个理念有点荒谬,认为哲学既根深难懂又无趣。“其实哲学是最接近生活经验的。”毛毛虫的老师陈鸿铭说。

“如果你有机会跟四五岁的小孩子互动,你可以注意听他们的问题,你会发现当中充满了哲学趣味。例如,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梦是真的吗?为什么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有时候为什么时间过得很慢?人死了之后会去哪里?其实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有兴趣的问题会持续地发问。儿童哲学正是希望让儿童养成随时反省及检视自己的思想,保持为自己的思考寻求意义的态度。”陈鸿铭如是说。

在毛毛虫,教育是一种探究的活动,它的过程必须能引发学习的思考,而不是永远都去找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基于此,老师们与孩子们一起撰写具有角色和情节充满趣味的故事,与孩子们共同形成一个团队,一起去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进而让孩子从中学习思考技巧和培养生活的智慧。

不仅仅是读故事

毛毛虫有一间四周都放满了书架的房间,在书架上有一些很另类的读本:《沙滩上的男孩:透过游戏建立社群》、《灵灵》、《鲸鱼与鬼屋》、《猫人》。毛毛虫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几本书都比较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对孩子而言,故事就是游戏,有一种魔力,在跳跃、流动、奇幻的世界,孩子会感知文字的魅力,让想象力奔驰,拓展认知,体验人生。”陈鸿铭说。

当故事加入思考元素,故事还会邀请孩子提问、讨论和发掘不同的观点,因为思考故事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孩子读完了觉得意犹未尽,会有想问、想说的话。挑起他们理性或感性的好奇跟概念上的兴趣,拓展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意义。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十万个为什么”,不要仅仅让他们读故事。

毛毛虫除了举办儿童哲学的思考课程、成人的故事培训、国内外儿童哲学、教育、戏剧、艺术及文学研讨会,更核心的价值在于出版了许多思考探索儿童哲学和阅读带领的专门讨论用书和思考故事。提供给有兴趣带领儿童探索团体的教师们讨论文本和教师手册作为教材。这些教师包括全台湾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报名来免费学习的志愿者,而志愿者大多数都是家长。

老师的中立角色

“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是一种实践的能力,透过行为把自己心中的信念表达出来的能力,是一种追求智慧的学问,从生活经验中积累智慧,将自己内心所相信的事情表现出来,因此,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便是反映了他的哲学观,而哲学就是一门这么简单的学问。”陈鸿铭说。

这种生活智慧的学问,得从不断的讨论和发问中学习,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哲学思考?老师们充当的什么角色呢?

“网球名将山普拉斯的教练打球一定打不过他,但是他一定要会打网球,因为教练要看的出山普拉斯的优缺点,要能够纠正他,并指导他如何将对手打败。”陈鸿铭举了个例子。

当然,老师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冲突和歧义出现,那么这种时候,老师一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中立的角色,切忌把个人感情色彩和意愿带入其中。将“老师”的权威拿掉,彼此将自己的想法明确的说出来,并要孩子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说得更清楚,清楚明白地澄清自己的想法。“在可以不理会内容是否正确的情况之下,讨论的过程是最能够呈现出推论思路的正确与否。”

一位哲学老师,一定要有基本的哲学素养,“老师起码要懂得如何思考,懂得哲学,要知道自己的哲学是什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发展出他们自己的思考。”陈鸿铭又打了另一个比方,“不知道怎么骑脚踏车的人,怎么教别人骑脚踏车呢?但是我教你骑脚踏车,并不代表比你骑得好啊。”

老顽童的心

毛毛虫的创始人杨茂秀是台湾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一位年仅70却童心不改的可爱老人。

在毛毛虫的一次研讨会上,杨茂秀带着贝雷帽,中途出现。“我目前分身两地生活:每年有一半时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读书、研究、写作;另一半在台湾,也是读书、研究、写作,有空则四处找小孩聊天,到市场吃好吃的东西,偶尔应邀演讲,培训儿童哲学师资。我现在要去飞机场了,要去上海做演讲啦。”话音一落,他就几乎小跑地出去了,留下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这个思想跳跃而充满童心的老顽童,现在自己经常在台湾、香港、上海、北京等地穿梭,在不同的高校演讲和交流。他希望不仅仅是从小孩子开始,大学生们也可以打破接受传统教育形成的定式思维,也要让自己的大脑活过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不会问孩子。”他说。

他的绘本哲学在台湾乃至全世界都是有名气的,当代的教育形式大多以记忆背诵为主,所以他以小说形式陆续为不同年龄层的小孩编写了一套儿童哲学教材,让孩子学会检验和分析他们学习的事物。

杨茂秀说:“基金会做儿童哲学是要教孩子如何思考,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自己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要如何思考。”基金会选择多元文化的绘本来触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基金会也在做面向家长的相关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让儿童哲学深入孩子们的生活。

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简介上有这样的一段话:“小孩像哲学家一样,对自己说的话感兴趣,爱去玩语言的游戏。哲学始于惊奇,而孩子处于好奇惊异之心最活泼时,应该是哲学播种的最好时机。”它简单又清楚地道出了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精神。

(据《深圳晶报》记者李妍琦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