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2017中国公益年会开启在即 “五代”中国公益人畅想未来
2017中国公益年会开启在即 “五代”中国公益人畅想未来

2017-11-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文梅

■ 本报记者 文梅

“今年12月13日,2017中国公益年会将再度开启。

每年的中国公益年会都是中国公益界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的绝好机会和最佳平台,年会中登台亮相的行业领袖和后起之秀不仅带着最新的公益成果与同仁分享,同时也尝试在此找到灵感和突破,为未来的公益事业打开新局面寻找思路。

不知你是否曾大胆想象过,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以后,中国公益的格局会是怎样的?我们又将踏上一条怎样的中国公益之路?

本期我们邀请了五位分别生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公益人,共同回答《公益时报》记者抛出的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公益之路”。

有意思的是,因为生于不同的时代、生活背景迥异,行业经历和专业轨迹大相径庭,五位被访者对于中国未来公益之路的预判和想象有着个性鲜明、印记赫然的梳理和总结。”

段应碧:公益记录应纳入个人履历


生于194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来看,我觉得咱们的公民现在没有“公益记录”挺遗憾的。这是国外许多国家考核一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依据。

扶贫基金会经常有国外留学生来做志愿者,他们啥都不要,就是要“公益记录”那张纸,证明自己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为社会公益做出过贡献。

但我们国家的人事档案或者个人履历中,从来都不在意这个,这是个缺失。我们的公民如果从小就有一个公益记录,在见证个人慈善公益轨迹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向善扬善。

再就是个人搞公益捐赠可减免所得税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实施得比较好的办法。我们国家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如果这两个办法都能够在今后逐渐地建立起来,对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谓好处良多啊。

翟雁:培养领袖,搭建志愿者大本营


生于1959年,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
 

首先,未来的中国公益格局肯定是跨界的、多元的、丛林式的公益生态,而不再是某一个单一的组织或部门单打独斗。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公益主体参与的日渐多元性。

第二,未来的中国公益圈不一定是以组织化为核心了,恰恰是非组织化的行动会改变我们的公益生态。所以尽管我们现在推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系统化,但从根本而言,我们更注重的是要发展责任领袖,是要搭建志愿者的大本营。因为我们觉得未来人是最重要的,而这群人当中具有领导力的人、具有责任感的这些领袖们,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我认为,未来的中国之变革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涌现出来,而中国社会也要从当下开始,为这些人才铺就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无障碍之路。

崔永元:公益组织应放松舒服地做分内事


生于1963年,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我觉得如果一个国家的慈善公益不是政府主导,而是社会各界在到处奔忙,而且需要不停地动员的话,那这里面一定是政府有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好的社会运行方式是什么呢?慈善公益就是生活的常态,公益组织也没那么多压力和责任,没那多事情让你操心受累让你管。就是政府筑起了高楼大厦,让你帮着给腻腻缝,甚至连缝都不用腻,就是让你做做日常的观察。

从目前我们整体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方式,那显然还是落后的,所以我们的公益组织每天才会那么忙,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未来的公益之路还是非常漫长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公益组织不必如此辛苦琐碎,而是很放松舒服的在做自己分内的事,那一定是政府运作状态最好、也是最积极阳光的时候。

史兆苓:公益慈善理念将成为普世价值


生于1978年,北京市美疆助学基金会秘书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高,全社会的公益参与度越来越广泛,公益项目的设计更加多样化,不会再设任何门槛,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

公益组织将更加专业化。社会对公益慈善的理念认知日渐普及,民间公益组织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慈善法》的出台又将公益行业推上一个新高度,出现了很多专职公益人才,相信在未来的公益项目设计中,“专业化”将是行业主流需求。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益科技日新月异,公益传播速度迅猛,平台愈加广阔,公益从业者必须具备紧跟时代步伐,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包容合作的精神。

未来中国,公益慈善理念将逐渐成为普世价值,向善、逐善、从善将是社会荣光之所求、所在。

王赛:国际交流重要性将凸显

 


生于1989年,“益桥”中国创始人
 

未来中国的公益事业应该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因为不断叠加的公益力量,会将中国公益之路变得更专业、更多元,公益精神和价值观也会更加凸显主流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希望公益也成为不断滋养高端人才发展的一个领域,只有这样,中国公益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跨文化的公益理念和实践会越来越丰富,互动会愈加频繁,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会更丰富包容,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站在第一梯队去为这个目标打基础,我们益桥的价值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