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两会声音
两会声音

2019-03-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
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重度残疾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做好托养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据张海迪介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其中,重度残疾人有2500多万,有托养需求的近千万,但能够得到服务的只有百万左右。

“我们要特别关注贫困重度残疾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没有亲人,有的长期卧床、没出过家门,生活非常艰难。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很重,为了照料他们,家庭成员甚至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因此,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张海迪强调。

张海迪指出,托养服务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也是扶贫的重要方面。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的托养机构,接收无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照料护理,以及康复和医疗的帮助,使他们生活有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帮助。

据张海迪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托养服务机构8400多个,比2012年底增长了近一倍。

虽然目前我国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但贫困低收入地区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托养服务。从全国范围看,残疾人托养服务也还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和资金保障,托养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重度残疾人是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人,要做好托养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为此张海迪建议:

一、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重视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购买服务和评估监管等制度,努力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托养服务。

二、加快发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依托、托养中心为主体的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三、提高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将托养服务人员纳入专业技能岗位设置范围,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托养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
落实老有所养 共享美好生活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在发言中表示,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17.3%,也就是说每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养老新模式,如:在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实现医养结合;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浴等“十助”服务。在各项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全国养老服务体系、产业规模、发展环境、服务市场、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养老机构近3万家,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3万余家,各类养老床位740余万张,比2012年底增加超过一倍。近2300万困难老人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护理补贴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有效缓解养老难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诸多老年人从中受益,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

上海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正在探索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等。至2018年底,全市有养老机构712家、床位14.7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80家,日间服务中心641家,社区老年人助餐点815家,老年活动室5828家,郊区示范睦邻点1000家;实施“老伙伴计划”,4万低龄老年志愿者为20万高龄老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老年人“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陈百灵建议,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

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整合家庭照护支持政策,通过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家庭病床,让居家养老得到专业服务。同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发展城乡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服务、配餐陪伴、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让社区支撑家庭养老,以低投入解决90%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三是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注重医养结合,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评价标准体系,养老机构向品牌化、专门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四是推进服务队伍职业化。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智能照护,提升科技支撑养老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
加快推进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作为妇联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多年来持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今年,翟美卿重点关注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她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注重发动专业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参与儿童工作,发动社工、儿童心理专家、公益组织共同参与,推进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儿童从小培养健全的心理创造良好环境。

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沅江市沅江小学六年级男生持刀杀母案引起社会深刻反思:该如何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

当前,农村儿童已建立较完善物质保障体系,但在心理健康环节仍有明显缺失。农村中、小学因所处环境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非常多,孩子更需要心理辅导。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品德培养及心理成长的重要性。”翟美卿告诉记者,在对广东省农村学校调查发现,有的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或者以其他学科教师从事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纲要,每两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课程,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教育硬件也有待提升。

“加强并监督落实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翟美卿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大力度推动农村地区学校积极开展常态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机构配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工作评价中的权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同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指导监督学校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农村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要加大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拨款,区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标准,加大农村经费投入,学生年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统一标准,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翟美卿说,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指标体系》,原则上学生年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翟美卿还提出,要积极倡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加快孵化培育儿童心理服务志愿组织,通过鼓励和引导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实施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加快形成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协同参与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保护格局。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作为慈善资源的有力补充,鼓励在儿童慈善社会组织和社会项目中使用社会工作、心理工作专业人才。

(据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