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视觉
   第12版:社会组织
   第13版:社会组织
   第14版:国际·趋势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案例
汶川震后基金会和NGO合作探索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视觉

第12版
社会组织

第13版
社会组织

第14版
国际·趋势

第15版
国际·新闻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红基会“5·12”灾后重建项目评估报告出炉 2000万元资助17个项目
汶川震后基金会和NGO合作探索

    绵竹汉旺5·12地震纪念广场

    数据来源:项目评估报告

    ■本报记者 张明敏

    “5·12”汶川地震4年后,一份关于在救灾及重建期间基金会购买NGO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悄然出炉。这份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委托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撰写的“评估报告”对公募基金会与NGO首次大规模合作的全过程进行了披露,对社会组织在5·12地震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评估。

    在政策倡导逐渐将社会服务更多向民间让渡空间,政府准备更多地向民间NGO购买服务的今天,这份报告的面世有独特的价值。

    4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截至6月8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红基会)就募集了11亿元善款,红基会决定从募集善款中拿出2000万用于资助17个民间社会组织项目参与震区灾后重建。从2008年秋季开始实施,到2011年夏季大都基本结束。

    《公益时报》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联手的力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并多方走访“评估报告”中的资助方、执行方、受助方、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探寻公募基金会与NGO震后合作模式背后的借鉴意义。

    2000万元让民间NGO入场

    “这次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能拿出2000万资助民间社会组织,使他们能够参与到震后灾后重建当中来或者说是提高了他们参与重建积极性,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开始中国公募基金会合作的新方向。”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整合中国公益资源、促进中国不同类别公益组织合作、探索新的救灾模式的建议。我个人认为徐永光的这个建议很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领导也很赞同,并迅速付诸实施,成为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亮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说。

    红基会拿2000万元资助NGO参与震后重建最初正源于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的建议。

    “当时强震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救援力量都不断地向着震区涌入,国内公募机构也积极进行着善款募集,国人的捐款意识被极大唤起,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就获得了数十亿的善款捐助。按照惯例红基会是会将资金拨付给对口的地方群团组织使用的,然而由于时间紧张,巨额善款在原有的机制中不能及时消化,而灾区的需求不但急迫还有着多样化的专业服务问题,此时的民间NGO组织想要参与震区救灾重建的愿望十分迫切,我当时找到时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的王汝鹏,建议可以拿出一部分善款来资助民间NGO的救灾重建行动。”徐永光对记者说。

    “南都公益基金会在震后第三天5月15日就做出决定,拿出1000万支持民间组织抗震救灾,共资助60多个民间组织在灾区实施救助和重建项目,这同样是一次有益尝试。”徐永光说。

    面对着当时大批草根组织迫切想参与震后重建的现状,2000万资助善款如何选择众多的草根组织呢?红基金选择通过招标和参加慈善项目评选活动产生,分别于2008年8月5日、10月11日、11月14日进行三次招标,共产生15个中标项目,后有一项目因被征土地当地政府要改建公路导致项目被撤销,即有14个项目中标。随后,在2009年8月参加“2009中国慈善导航行动”慈善项目评选中,根据项目优劣情况又选出3个项目进行资助。为此,红基会2000万善款总共用于资助震区重建项目为17个。

    这17个申请项目当中有震区四川省内的民间NGO,也有省外民间NGO,还有中国红十字会旗下自己的救助组织。这几方共同构成了震区重建的部分民间力量,同时在震区不同救助类型需求上,17个有针对性的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这17个项目被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类、灾后社区综合建设类、灾后社区生计项目类、灾后板房社区的社工项目类、防灾意识培训类五大类。

    17个项目12个成功

    17个中标项目从2008年秋季开始实施,到2011年夏季大都基本结束。

    “我们现在有部分人还在当地,继续帮助当地开展乐和家园的建设。”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相关人员对记者说。

    “乐和家园”项目共获得总额为365万元的项目资助,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的17个项目最大的一笔善款,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申请执行的灾后重建项目,项目实施地点为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执行机构预计利用两年的时间,重建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包括民居、生计、医疗、环保、伦理以及村民参与的可持续、综合性生态社区。

    “评估报告”认为,项目执行团队帮助村民建立了美观抗震的木结构房,沼气池、污水池等节能环保家庭设施,多套公共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并多次带动村民举办文化活动,另外还恢复和引进了传统手工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生计项目,最可贵的是提高了村民自救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了村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

    “乐和家园在整个民间NGO提供服务项目里面受资助最多,我们对这个项目也投入较多精力,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是成功的。”评估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能说。

    “仪陇项目”由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负责执行,项目周期自2009年10月1日到2010年9月30日,目标是在四川省仪陇县周河镇、大寅镇和复兴镇帮助贫困农户进行房屋改建与维护;为项目支持社区其他中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帮助三个乡镇的15个贫困项目村农户建立农民互助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技术支持与相关培训活动,帮助村民实现可持续生计和项目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