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视觉
   第12版:社会组织
   第13版:社会组织
   第14版:国际·趋势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案例
水尾洞老屋新生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视觉

第12版
社会组织

第13版
社会组织

第14版
国际·趋势

第15版
国际·新闻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个公益项目如何改变古老乡村
水尾洞老屋新生记

    小雪和她的爸爸、几个好朋友,站在屋顶上展望未来的新家

    水尾洞仅剩的几所老房子,用于临时中转

    陈阿婆坐在小卖部门口,欢喜地看着眼前的志愿者们忙忙碌碌

    ■ 本报记者 闫冰 文/摄

    背景资料

    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于1976年创立,致力于消除世上的贫乏居住环境及无家可归的情况,通过义务工作获得商业机构的金钱和物资的捐助,仁人家园与有需要的伙伴家庭一起携手合作,致力完成其服务使命。中华仁人家园自2006年以来,已经建造、修理或翻修了超过3700个家庭居所,为1万多人提供了基本的居住房屋。(统计数字截止到2011年6月)

    5月12日这一天,15岁的小雪和几个小伙伴站在村子里唯一一个小卖部门口,想用刚学会的几句英语和眼前的外国人打招呼,可又迟迟迈不开步子。“我不敢啊,你看那个人好高,他一进村子我就看见了!”她指着一个足有两米高的美国志愿者小声说。

    这个山村正在大兴土木。村子里所剩无几的老房子只是临时中转的住处,不久也要拆了换新的。老房子阴凉处,80岁的陈阿婆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阿婆这么高兴,是因为从没出过村子的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不论是记者手中的“长枪短炮”,还是黑皮肤、白皮肤的外国人,都让她感到新鲜。

    这个藏在广东省从化市群山之中的水尾洞村,只有一条不知拐了多少弯的小路与外界连接。村子与广州市仅60多公里,但这个距离成了它与繁华都市的天堑,僻静、贫穷甚至有点与世隔绝,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泥瓦顶的平房里。

    今天,这个不足天安门广场大的地方显得着实拥挤,300多名来自内地、港台、国际的志愿者们,加上施工队伍,一片沸沸扬扬。

    在小雪和陈阿婆的记忆中,大约从2011年的7、8月份,就陆陆续续有陌生人来村子了。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挨家挨户和当家的大人们商量些什么。而后,村里的黄泥平房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规矩的砖房地基。新房子正在盖呢,又来了一批批志愿者,每次他们都会待上几天,帮忙搬砖砌墙,而这次,是人数最多的。

    “他们的心意,我们明白”

    在施工地的一个角落,一个临时厨房里几个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在给志愿者们做中午饭,炒菜的大叔说:“他们干活很累嘛,所以要多做几个菜。”

    小雪的爸爸看着忙碌得志愿者们说:“都还是孩子,帮不了太大的忙,搬砖啊运土啊也很累的,都是他们的心意,我们明白。”善良朴素的水尾洞村民们,对志愿者们给予了理解,哪怕这些年轻人只能帮忙做些最基础的工作。

    经历了刚到村子时的忙乱和新奇,300名多志愿者在各小组组长带领下很快进入了角色,但是对于平均年龄不到30的他们,平日里和书本电脑打交道,确实哪会盖房子呢。

    “我的工作啊,就是搬砖啦。”一个来自香港Disney义工队的女孩儿Dennis,对搬砖的简单工作也非常开心。“我们本来就是义工队的,来做公益很快乐啊,搬砖一点不累,还可以减肥。”说到这里,周围的几个女孩都笑了。

    那边两个高中生因为运砖的手推车掉了一个轮子,在向村民求助,“能修好吗?不要耽误工作啊。”说话的男孩子来自台湾义大国际高级中学,他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

    一个20几岁模样女孩子和她的同事推着整整一车沙料,她边推车边气喘吁吁说:“我们这个小组的工作就是要把沙料运过去、再搅拌。”虽然是女孩子,此时也依然卖力做“苦工”。

    平等的援助

    小雪兴奋地拉着记者爬上了她“新家”,小雪爸爸站在刚盖好的房顶上,看着眼前的“半成品”若有所思,“这个房子是我自己设计的,加了楼梯更方便,你看那家,他们家人多就多划了几个隔断,不好看啦。”他对自己的设计很有成就感。

    这个建屋项目的独特性就在于援助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关系。

    “仁人家园”从来就不是“天上掉馅饼”,它为愿意接受援助的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志愿者的帮助和有经验的工匠,但同时,家庭中有劳动力的人也要投入数百小时的劳务,参与亲手建造自己的家园。“这不等于赠送,我们要找的是完全愿意接受这项帮助的人,所以我们是合作的关系,像是partner。我们要盖的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家,所以要大家合作。这也是公益的良性体现。”中华仁人家园董事总经理严启泉这样介绍说。

    像水尾洞村共有110户家庭、400余名村民,在设计师设计出符合当地特点和安全标准的房屋之后,内部细节、格局都由每户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个性化设计。

    这种“partner式”的合作关系还体现在资金上,严启泉说:“我们希望的理想模式是政府、村民、慈善机构各付三分之一。但是会根据不同的地方实际情况有调整。”据估算,水尾洞村民人均年收入400美元左右,小雪家为自己的新房子拿出了4万多,几乎是全部积蓄了,剩下的费用由政府、中华仁人家园的合作方“壹基金”及爱心企业提供。虽然拿出了积蓄,但是盖一所体面的新房子,陈爸爸还是非常愿意的。“像有的家只有一个人怎么办,实在拿不出,那就借一借、我们帮一帮,住的也小一点,大家还是很乐意的,毕竟不用太多钱,总还有办法。”陈爸爸说。

    红娘李连杰

    “2009年我在泰国参加‘仁人家园’活动的时候,有4000多名志愿者,来自34个国家。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及他的夫人,同样的在那里和所有的志愿者一起埋头干活。”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和大家分享了他与仁人家园项目的缘起。他说:“当时我非常受感动的是,要盖的80多栋房子里,每一个房子都有来自各国志愿者的劳动,可是我也很难过,因为34面国旗里,中国国旗下面只有我和我的助理两个人。所以我就想把这个活动引进中国,让更多的青年人知道、参与进来。”

    在汶川地震之后,壹基金与仁人家园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仁人壹家”项目,持续关注灾后重建工作。

    “仁人壹家”是一个多方助力的项目,此前也得到过一些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助。此次活动的赞助单位加铝电缆(中国)的负责人谭炳文告诉记者,加铝此次出资超过100万,并组织了包括自身员工、客户在内的60名志愿者到现场为村民建屋,“我们有的员工是第一次坐飞机,有的是第一次当志愿者,这是一份感动和体验。”另外,活动的所有的志愿者都是自掏腰包,承担相关费用。

    “公益不是伟大的人做的事,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就是一个人,用一只手照顾好家庭,伸出另外一只手帮助这个社会。”李连杰这样说。

    预计在今年8月份,水尾洞村的村民们就能住上新房子。此外,通过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安装污水排放管道系统和安全干净的饮用水系统,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可能会改变更多,生活质量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