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14版) 开拓创新,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的关键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3月 15日,2024年是基金会成立40周年。40年来,基金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做了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的重要工作;以“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集天下之善举,谋残疾人之福祉;以建设“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为目标,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基金会将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两个格外”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领下,以崇高的慈善理念和专业的公益方法,赋能社会组织,携手企业、社会公众依法兴善,共同助力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建美好社会,持续推动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不断前进。 应对变化,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的关键词:2024年,是公益慈善行业努力克服困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年。社会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日多,公益资源的供给日蹙,本就给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个别突破底线的负面案例增加了行业监管压力和运营成本,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希望大家积极面对变化,更加注重项目的效果和效率,努力为受益群体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更加注重规范透明,努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努力为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加注重行业沟通与共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公益生态环境。这样的改变很难,但很值得。2025年,期待公益行业能够更加精准地回应社会需求,更加高效地助力解决社会问题;期待公益同仁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效并被看见;期待公益的价值和力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彰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互联之善 AI席卷,几乎颠覆着绝大多数的行业。对于公益慈善事业而言,要关注的事情更多。AI工具提高了公益慈善活动效率,提升公益慈善决策科学性,推动一系列公益慈善服务模式创新,降低公益慈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门槛与成本,深化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与变革。相应地,AI及互联网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多元影响也对公益慈善行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深度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互联网企业,是AI、科技与公益慈善事业耦合的“交火点”。 触碰难题,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的关键词:回首过去一年,我们依然坚守自己对于公益的理解:从公司内部出发,让每一个阿里人心中有爱,成为公益的行动者;用好我们的核心能力,参与到乡村振兴等重点公益领域;用好平台力量,带动更多人做大公益的生态。在“感动、触动、行动、带动”的公益过程中,我们学习、行动也在成长。过去一年,AI技术的演进为公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公益探索涌现。但技术是中性的,而“看见”是有温度的,越是技术进步,越需要我们看到具体的人,去帮助解决真实的需求,去触碰那些难题,无论是基于商业手法,还是技术手段。2025年,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更接近我们向往的样子。 “链接器”,是小红书总编辑、副总裁许磊的关键词:2024年,小红书发挥自身优势,在citywalk火爆出圈后,助力“乡村漫游country walk”成为潮流新趋势,让广大自然禀赋迷人、在地文化独特的村庄成为新潮生活方式的落脚点,在小红书能看到这个时代的“乡土中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链接器”的平台优势,利用平台文旅种草能力帮扶欠发达地区,与用户、创作者、公益行业的伙伴们一起,用新生活方式链接城市与乡村,促成更多的“好人相逢,好事发生”! 高效顺畅,是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秦楠的关键词: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2024年,我们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关注社会问题,用公益之力聚焦教育,促进公平、推动创新;投身社区建设,与各方携手共建有韧性的美好社区。我们致力于积极搭建企业与公益的桥梁,发挥优势,引导企业资源投入公益,让企业参与公益更顺畅高效,达成企业价值与公益目标的有机结合。展望2025年,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期待借助数字技术连接善意,共创美好,期望能为社会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专业兴善 社会问题是工具、技术与公益慈善相结合所发生耦合的基础环境,而识别社会问题是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第一步。在这样并肩发展的过程里,专业性作为公益行动核心方法论的价值被一个个来自各方的切实行动所彰显:坚守社会价值,坚持问题导向,赋能行动群体,倡导专业主义。 科技普惠,是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的关键词:蚂蚁公益基金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为世界带来更多普惠和发展机会。2025年,我们会继续带着这样一份科技普惠的初心,积极用好科技的力量,围绕女性、老年、残障等群体的数字普惠,开展乡村振兴、应急救灾、社区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让技术成为驱动公益的核心动力。除此之外,我们也将积极发挥好自身及蚂蚁集团的平台优势,带动更多社会力量一起形成向善合力,为世界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求真有爱,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的关键词:2024年,不论对我个人还是对真爱梦想而言,都充满挑战:市场的起伏、环境的混沌、运营的挑战、健康的警钟……但正如南极冰山虽巨大,只要抱有希望,就能找到穿越困境的道路。这一年,我们深化“一老一小”公益服务,6000多家梦想中心服务全国超700万乡村师生,成为求真、有爱的追梦人;同时,继续尝试为乐龄群体打造“金色梦想家”,在上海长宁“小蓝花”市民中心,通过金色梦想课程联结数百名乐龄人士和志愿者,共同探索生命的深度与广度。2025年,我们将继续用真爱和梦想连接生命的两端,帮助青少年完成第一次成长,助力乐龄群体探索内心的第二次成长。我们坚信,通过“发展素养教育,促进终身成长”,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让更多人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多元行动,是国强公益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陈翀的关键词:2024年是《慈善法》修改后的首个实施年,标志着中国公益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国强公益基金会成立的第11年,这一年,基金会深度参与敦煌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创新探索仲明助学金青少年“阳光成长”计划,持续带动400多名国华杰出学者支持科教兴国,积极探寻旗下两所学校、五家社会企业特色发展之路,通过社会倡导、公益共创、创新实践,链接起各界志同道合的公益共同体。党的二十大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充满希望的2025年,基金会将继续坚守“教育树人”的初心,求新、求变,回应新时代、新青年的新需求,用长期思想培养兼具中国心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成为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者。希望用公益的力量点亮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