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 主页 > 专栏 > 冯永锋 > >> 监测数据需靠公众来监督
监测数据需靠公众来监督

2014-04-17 15:35  来 源:公益时报   作者:冯永锋

大概在2005年之后,由于互联网浪潮的烘托,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开始耗巨资建设“环境信息数据平台”。国家最高环保部门当然也做了一个收集全国环境信息的平台。这样,环保局的官员们坐在办公室里,就可知道全国各个断面、监测点的排放信息,但公众却没有权利知晓。

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74个城市每天都诚实地公示其监测到的6个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这可谓是中国在环境监测数据公开上迈出的第一步。

然而,水、重金属、土壤等监测数据仍旧未向公众公开,这就为造假提供了可能。

一个地方的环境监测数据,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区域环境质量。如北京市政府,当然要负责监测北京的各个区县的环境质量,这一般交由当地下属的环境监测站来负责完成。理论上说,所有的实时数据,都要如实地上交给公众。

二是企业的环境监测信息。各企业要把自己在排放口监测到的排放数据如实地传送给政府、上交给公众。

三是公众自己监测的数据。当今是科学大普及的时代,各种监测仪器都全面便携式和傻瓜化,处处可见、人人能用。公众随时可以拿出“检测法宝”,对想要了解的环境点位的环境质量,信手测上一测,然后和政府、企业监测出来的数据,比上那么一比。

何况,即使没有检测仪的帮忙,公众拿鼻子闻、眼睛看、耳朵听、身体感受,也都可以知道当地的环境质量如何。因为环境质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身心,当一个人身心遭受环境污染摧残的时候,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妄想说“当地环境质量合格”,唯一的办法是对监测数据造假。

因此,要想保证地方政府和企业监测的数据不造假,唯一的办法是“环境信息公众化”。大体的办法有四个。

一是政府监测的区域环境数据、企业自测的排放数据,要彻底而全面地开放,随时向媒体通报,让所有公众都可以迅速查看和评价。

二是鼓励环保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类型的环境自测活动,并将这些环境自测的数据,与政府、企业监测的数据进行比较。

三是鼓励公众随时对身边有疑问的环境质量,进行举报、质疑、排查。因为,即使所有的企业排放都合格,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也可能存在着风险。

四是全面开展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关系的研究,让环境监测数据的变化与公众身心健康的变化进行有效对比。

但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有许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干脆连名字都不要了,关上大门,使劲生产,使劲排放,根本不把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放在眼里。在这时候,就必须强力推进一个“环境信息大开放”的措施。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不仅仅率先垂范地随时开放其监测的站点和平台供公众、环保组织监督和参观,也强令任何一家企业主动打开大门,欢迎所有的公众和环保组织随时进去参观和考察。这样,才可能在公众的帮助下,迅速找到环境问题,迅速进行优化和整改。

“自然大学”发起人 冯永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