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公益网校Beta版上线,探索公益慈善在线教育新模式
公益网校Beta版上线,探索公益慈善在线教育新模式

2017-01-1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1月12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Beta版正式上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携工作团队共同见证公益网校Beta版的开通。王振耀院长表示,公益网校的使命是向每一个愿意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人提供专业、系统、可及的知识与技能。开办公益网校,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社会大众在线学习公益慈善专业化技能的有效平台,推动公益慈善融入基本生活方式。

一个在线教育平台的诞生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向到场嘉宾介绍公益网校的设计理念与使命愿景。他说,公益网校的目标是汇聚全球公益慈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际领先、国内最佳的公益慈善在线教育平台,构建面向公众的公益知识学习园地和慈善资源分享社区。公益网校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慈善理念、普及公益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分享慈善经验、寻找公益伙伴、匹配合作资源。

据傅昌波介绍,公益网校既有PC端的网站www.gywx.org,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益网校”进入学习。另外,任何一个视频课程都有专属的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码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轻松的接入课程。他说,开放、多元、有趣的公益网校希望唤起每个人对公益慈善的兴趣,无论是捐赠千万的慈善家,初入行业的公益新手,还是对公益慈善感兴趣的社会大众,都可以在此聚集与交流。

据了解,目前公益网校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公益金融、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社会服务、公益人文与家族传承、慈善法规与政策等不同类别的近500门视频课程,每个类别的课程均分设丰富、专业的分支内容,涵盖从基础到专业的不同学习阶层。学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与讨论等获得很好的在线学习体验。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通过公益网校这个在线教育平台,学习者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节奏,涉猎公益慈善的每一个领域;打破界限,在友善的社区氛围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把做公益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

课程体系与师资

公益网校依托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的课程基础,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师资力量,集结优质的公益慈善在线课程和领先应用,构建出现有的公益管理、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社会服务、公益人文与家族传承、慈善法规与政策五大课程体系。公益网校将继续拓展对国际案例的开发,分享创新的公益模式,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增进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继而带动所在机构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在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公益网校还会进一步提升学习者之间伙伴关系的凝结,为这群因兴趣、使命、需求走到一起的人,创造更多公益慈善领域的合作空间。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寄望,公益网校能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窗口,一切有志于献身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知识与技能。“学院不仅要培养公益慈善的行业领袖与机构高管,同时还肩负向大众普及公益慈善知识的使命”。

目前,公益网校是一个以免费课程为主的在线教育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课程体系与运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公益网校将设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学习者可以根据其在线活跃度,获得免费学习精品课程、参与线下活动等机会,甚至成为获取筹款资格、社工服务等资格证书的“通行证”。

公益人才教育金字塔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由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旨在建设培养榜样型慈善家和高级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统,构建支持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领域高度发展的知识体系;打造引领全球慈善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型慈善知识体系的专业智库;通过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专业化和公众参与,为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振耀院长表示,在社会大转型阶段,公益慈善领域的知识传播方式与生产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现代慈善知识,引领社会进步。

从2015年11月成立至今,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已经建成以EMP、GPL两大课程为核心,以公开课、专题课、高端海外研修课程为补充,以公益讲堂、公益讲座等公共传播课程为拓展的课程体系。随着公益网校Beta版的正式上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公共传播课程上有了大幅度的延展。未来,公益网校还将继续汇集、开发更多优质在线课程和领先应用,完善公益慈善在线教育课程体系。

附:公益网校课程体系

目前,公益网校设有五大类课程。

公益管理。通过学习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环节的知识与技能,以有效率、有效用的方式达成公益慈善组织管理目标。

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认识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社会企业、社会创新等新生领域,在案例分析与实践学习中探索前沿。

社会服务。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服务的理念和方法,以专业能力、专业方法及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益人文与家族传承。挖掘、开拓社会财富人群的潜在需求和善财能力,实现财富附加值与精神财富价值的最大积累。

慈善法规与政策。学习最新鲜、最权威的法规政策,让慈善事业在规范和引导中健康、长远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