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关注流动儿童 多方力量构建流动儿童友好城市生态系统
关注流动儿童 多方力量构建流动儿童友好城市生态系统

2017-04-0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3月31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及流动儿童社会服务”主题论坛在深圳罗湖区举行。论坛由千禾社区基金会、麦田教育基金会和懿贝斯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主办。150余位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和广东等地的政府官员、专家、社会组织人士出席论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发布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呈现数量减少的趋势。相对应地,跟随父母进城打工的随迁子女日益增多。

因自小随父母往返于城乡之间,流动儿童与故乡和城市的关系都存在断裂,缺乏足够的关怀和照顾,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焦虑感、孤独感、自卑感、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方面仍然需求巨大。

社会组织助力流动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涌现了一批投身流动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他们以灵活、聚焦、跨界整合资源等优势,在城中村、工业园区开展流动儿童服务的探索,很大程度弥补了公共服务的短板。然而,这些组织受制于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缺乏、社会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在运作上也面临种种困难。

论坛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千禾社区基金会理事胡小军博士发表了《珠三角流动儿童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报告》。通过对珠三角84家开展流动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大部分组织都是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开展服务,内容包括亲子陪伴、朋辈互助、心理健康、城乡互动、社区参与和社区融入、社会倡导等。

广州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经调研发现,在他们所服务的三元里社区,外来务工家长一方面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受限于自身能力,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亲子教育。在创始人吴治平看来,三岁以内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儿童早期教育对其一生影响重大,但目前市面上的早教价格不菲,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不可能负担。

针对这个需求,法泽引进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活力社区基金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社区中开起亲子早教班。老师们除了授课,还鼓励家长抽时间参加,学习亲子陪伴技巧,还从中发展家长志愿者成为助教,发挥家长的积极性,融入社区。

又如大部分随迁儿童就读的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学习环境与公立学校相差甚远,“新公民小额教师基金”通过小额资金资助,还设立“新公民园丁奖”,支持和鼓励民办打工子弟学校里的优秀老师,改善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

流动儿童社会服务组织仍面临诸多困境

近年来,借助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各级政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引导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公益慈善发展,并逐步开放政策空间,但流动儿童服务仍未得到广泛的关注。

据胡小军博士介绍,大部分服务流动儿童的草根组织面临的问题还是老三样:缺钱、缺人……报告指出,流动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依然存在项目资金匮乏、人力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紧缺、服务对象流动性较大、行业内部互动交流较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不足等发展困境。

深圳彩虹花发展于草根志愿组织,由热衷于亲子阅读推广的妈妈志愿者发起。他们培养妈妈义工,为流动儿童提供阅读推广服务。成立8年,彩虹花在深圳已建立了18个合作服务站点,遍布5个行政区。他们运作的“梦想书包”公益项目还曾在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鹏城慈善典范项目奖。

然而在谈及机构发展时,该机构负责人表示,当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与综合型社会工作机构相比,深圳彩虹花缺乏持续而稳定的项目资金,在传播、筹款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配置和能力建设也有待完善。再者,社区和学校层面还未能完全理解他们开展服务活动,这也是他们突破本身社会网络的重要难点。

同样成立于2009年的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是东莞第二家注册成立的社工机构。截止到2015年底,这家社工机构的服务点覆盖东莞一半以上镇街,员工将近350名。在运作政府购买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期间,他们聚焦流动儿童众多的大朗镇,向千禾社区基金会申请资金,启动“护苗行动”,为大朗镇新莞人儿童及家庭提供防拐教育服务。据项目人员介绍,在项目推进中,让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建立更多的互动是项目未来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比起来,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的情况显得比较乐观。去年该机构曾获得从中央财政到居委会的支持。吴治平透露经验,社会组织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平,只要把事情做踏实、真正帮到服务对象,得到所在社区的认同,把一个点做准做精,后面的资源会都自然跟过来。

推动多元力量共同发展流动儿童服务势在必行

报告最后提出建议:促进珠三角流动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要建立起涵盖社会组织、资助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公益生态系统。

深圳市已将“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市委2016年工作要点和深圳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开创营造更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环境先河。

深圳市妇女联合会主席马宏表示,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未来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这是负责任的政府对未来做出的承诺。这个儿童友好的城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教育、文化、公共安全体系、医疗还是交通等等,都需要为儿童创造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沈瑶副教授多年从事城市空间研究。她认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关键在于以儿童为主体,推动儿童公共空间的建设,充分发挥孩子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社区建设一所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这也为社会组织参与流动儿童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