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益教室”创新艺术教育模式 填补传统艺术教育空白
“益教室”创新艺术教育模式 填补传统艺术教育空白

2017-05-2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5月23日,国内首个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公益项目——“益教室”项目总结及艺术节汇报演出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滦平县政府副县长孙立侠、滦平县政协副主席王国平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益教室是由友成基金会资助的教育创新项目,来自滦平县乡镇、村级的师生以富有创意的一台演出完整演绎了益教室艺术教育创新的理念,也配合了友成基金会十周年“社会创新”的主题。这次演出以“蝶·未来”为主题,演员由323名滦平县乡镇、村级小学生组成,这些农村孩子们都是人生第一次登上舞台,所有演出节目的指导教师都是来自各乡镇、村级学校的在校教师,他们根据益教室的系统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通过半年的时间,这些从未参与过表演的农村孩子的艺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


由乡村艺术教师执教的“益教室”音乐普及课堂
 

“未来艺术课程会比语文、数学课还要重要,因为未来所有的知识都会发生变化,70%以上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唯一不会被代替的就是艺术,今天的艺术教育就是为你们培养面向未来的这种能力。很高兴我们滦平县的同学们已经可以接受益教室给予你们的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


孩子们现场表演,“小蝴蝶”寓意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
 

据了解,2015年3月,“益教室”首个试点校落地河北滦平。截至2016年9月,该项目已经在滦平县32所中小学落地。“益教室”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模式,立足“育人”的根本使命,旨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树立完整、自信的人格。项目针对农村地区缺乏美育教师、城市地区缺乏系统全面的美育教学方法等普遍问题,创立了“P+1”美育普及教学模式,“P”代表美育普及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电影等;“1”代表艺术技能课程,包括器乐、戏曲、美术等。


孩子们的芭蕾舞表演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该意见还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平。

“益教室”教学模式采纳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区县、乡镇、村各级美育教学系统模式相匹配,也领先实践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全国城乡中小学美育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可全面推广的解决方案。滦平县作为“益教室”艺术普及教育示范县,其成功实践的系统教学模式,今后将有可能进一步向全国其他县域地区复制、推广,让更多中小学师生受益。

滦平县第四小学音乐教师张烨表示,“我是声乐专业老师,一开始对‘益教室’舞蹈课程非常没有信心,在项目系统的课程指导下,在孩子们越来越浓厚的求知欲的鼓励下,我从开始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孩子们的民族舞蹈表演
 

“益教室的音乐课是对我们现有教材最有益的补充,而不是负担,填补了我们教材提到的、但老师们没有做到的空白,也让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做。如果能坚持下去,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承德市艺术教研员孙连福在听了“益教室”的音乐普及课程后做出这样的评价。

“益教室深入人心,使身处农村的孩子发生蝶变,引领我们的艺术教师,托起了农村孩子的笑脸!”滦平县乡镇小学校长关金秋对“益教室”带给滦平师生的改变深有感触。与关金秋校长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多位滦平县小学生家长,“今天看了益教室的汇报演出感到特别震撼,以前总在外工作很少陪孩子,今天看到孩子一年多以来学会了这么多东西,孩子在艺术上有了这么多的感觉和感悟,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多一些,让更多孩子能够受益。”

谈到“益教室”艺术普及教育项目的初衷及目标,项目发起人、导演周炅表示,“时代变化太快,不久的将来,如果缺乏艺术修养、没有审美能力、情感体验与同理心这些核心素养,你所遇到的困难会和现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益教室坚持艺术普及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树立完整、自信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