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CSR > 倪良正:亿元捐赠的木匠浙商
倪良正:亿元捐赠的木匠浙商

2019-05-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徐辉

2011年,圣奥成立20周年之际,圣奥慈善基金会成立。截止到2017年,基金会已经捐款7000万元

这座37层的大厦,集商业、办公、金融于一体,彰显着倪良正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在地产领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远见(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右),为亿元捐赠的倪良正(中)颁发了西湖大学荣誉董事证书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校董会主席钱颖一,为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颁发了西湖大学荣誉董事证书。

此前,倪良正通过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任校长。

亿元捐赠,开启了倪良正带领的圣奥集团行善新篇章。因为亿元捐赠,倪良正被评为2019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家”之一。

倪良正1958年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小山村——浦江县檀溪镇塘家会村。作为改革开放时代从大山里走出的第一代浙商,倪良正在商业领领域耕耘28年,将圣奥集团从一个作坊,打造成经营规模达几十亿元的知名家具企业;2011年,在慈善领域,他助学助老,助困助残,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慈善基金会之一的圣奥慈善基金会,走专业化的慈善之路。

力量

近日,《公益时报》在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地带的圣奥中央商务大厦里,采访了倪良正。2010年,圣奥集团总部正式入驻。

从大厦下抬头望去,蓝天白云下,大厦的玻璃墙体折射出阳光点点,璀璨夺目。这座37层的大厦,气势磅礴,集商业、办公、金融于一体,彰显着倪良正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远见,也彰显着圣奥集团雄厚的实力。

作为有着3000多名员工的圣奥集团的创始人和掌舵者,从外表看,倪良正中等身材,属于在芸芸众生中,辨识度不是很明显的普通一员。倪良正一开口,普通话中虽还带着家乡口音,但朴素的表达却显示出他的力量和情怀。

“在社会需要的时候,作为企业就要回报社会。施一公办大学,就是需要我们民营企业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捐赠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我作为浙江、杭州人民的一员,一定也要来支持这个事情,给施一公信心。”

作为“50后”,倪良正在本该读书的年代遇到“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学习,只读到初中,这导致他在创业初期,连借条都不知道怎么写。十几岁时开始在村子里学种田做到生产队长;23岁开始学木匠,带过十来个学徒;为了养家糊口,倪良正还养过兔子,去上海打过工;1991年时,怀揣2700元积蓄,和几个师兄弟在杭州的小河路创办了家具加工厂。

在这期间,“受过饥寒,也曾劳累过度,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命苦”。他曾坐火车丢过钱,春节回家愧见父母妻子;在市场租摊位时维过权,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为了租厂房都要向别人赔尽笑脸;借钱时受过白眼,让自尊心受到伤害……

倪良正二十多年的创业史,也可以说是整个浙商的缩影——浙商群体受生活所迫,通常在上世纪80年代走出家门打工做生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中国也一样需要“市场经济”。浙商们纷纷创办自己的企业,在商海中打拼。

浙商的拼搏精神,被称为浙商的“四千精神”,因为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2009年,倪良正和招收的大学生们交心长谈,在写给大学生的《生活与理想》一文中透露:“今天回头去看,自己当年一无基础,二无资金,三无背景,正是生活的磨难,培养了自己坚持和努力的习惯,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如今的圣奥销售网络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18年底,圣奥加盟商达124家,除了西藏、青海等少数省、自治区外,都有圣奥加盟网店,圣奥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140家用了圣奥制造的办公家具,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百事、可口可乐、西门子、福特等大企业。

情怀

幽默,自信又自谦。这是近距离采访倪良正给《公益时报》记者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倪良正在谈吐中所释放出的情怀和高度,让人心生敬意。倪良正的情怀,同样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不经意间绽放的善意。

倪良正一家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虽然物质贫穷,但从祖父到父辈,都有热心助人的传统。他的曾祖母有个习惯,时常会烧些玉米、番薯等粗粮放在门口,让上山去砍柴路过歇脚的人吃一点垫垫饥。

爷爷告诉他:“反正玉米、番薯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人家吃了这几口,我们也谈不上挨饿。人与人,就应该你帮我,我帮你。我们家穷,也帮不了他们多少。等你长大有能力了,要多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深地刻在了倪良正的骨子里。帮助弱小和有需要的人,成为倪良正的家风和祖训。

“曾祖母当年放红薯,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路过的人几乎不认识,谁吃,她也不知道。”倪良正感慨地说,我这点水平的人,都能把办公家具做到全国领先,可能也是曾祖母在成全我。

倪良正当年怀揣2700元来到杭州时,一个人都不认识。企业成立初期,靠着人力小三轮车送货。在酷暑天,“车上放了一大瓶温开水,肩膀上搭了一条毛巾,温开水很快就变成毛巾上湿漉漉的汗水”。来往大货车驶过,倪良正特别希望对方能够停下来,帮助自己一下。当然,货车停下来是不可能的。望着绝尘而去的货车,倪良正只能擦一把汗,继续蹬着三轮车去送货……

多年以后,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圣奥集团已经枝繁叶茂,处于事业巅峰的倪良正却总是忘不了他在酷暑天蹬车的经历。这让他明白,很多人在需要帮助时是不会说出口的。当看到别人困境时,需要自己主动去伸出援手。生活的经历让他更懂得去换位思考,去关爱他人。

源于此,他对内关爱员工;对外积极回报社会。“现在虽然也谈不上巨富,但也算小有成就,理应像当年帮助我的人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倪良正把员工看作是事业合伙人,而他对待合作伙伴的原则是:让自己少得一些,让合作伙伴多得一些。因为倪良正深信“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的道理。为了员工,圣奥启动“圣奥·领寓”住宅项目,圆了一批员工“工作在杭州、住在杭州、家在杭州”的梦想。汶川地震时,倪良正在捐助300万元后,还承诺由公司全额出资,帮助家在震区的员工重建家园。

圣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捐资助学。2011年,在圣奥成立20周年之际,专门成立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倪良正说,圣奥前些年尚处在起步阶段,以求生存为第一位。这些年,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了,就要尽力去做。为了更系统和专注地回报社会,成立了基金会。“我希望慈善的基金每年稳步增加,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有生之年,我争取把多数资产回报给社会。”

专业

截止到2018年底,圣奥慈善基金会已经捐款1.6亿元,具体执行项目有130余个,受益人数达到5万人(户)。对于倪良正来说,圣奥慈善基金会只是一个起点,他的慈善行动将更专业化,常规化和持久化。倪良正承诺,有生之年,把大部分资产回报给社会。

在圣奥慈善基金会会长郑明治的眼里,倪良正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是个好人、明白人,有大智慧、大爱心,干的是大事业。“倪总非常朴实和真挚,他爱社会、爱国家、爱老百姓。倪总带着感恩的心,发自内心的去回馈社会:人家给他一瓢水,他还人家一桶水。”

倪良正与郑明治已经相识16年。郑明治担任过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第一任法定代表人和秘书长等职务,有丰富的慈善经验和人脉资源。在退休后,被倪良正特意请了过来专门负责圣奥的慈善事务,深知“花钱比赚钱更难”,作为知名企业的掌舵者,倪良正更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企业和浙江一样,要加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人才的问题。我做慈善,也要把最能干、最专业的人请过来。”倪良正说,要做慈善是我的想法,但是请过来怎么做,以他为主。

郑明治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协助了圣奥慈善基金会的成立。“我来之后,倪总对我是绝对的尊重,也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只对我提原则性的意见和建议。”郑明治说。

同样,倪良正也是在用严谨的企业家的专业的思维,来审视施一公办西湖大学这件事。通过和施一公接触,他发现施一公除了有办好西湖大学的激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无论通过其个人学识、管理才能,还是交际能力和口才,都能看出施一公是具备办好一所大学的能力的。“和施一公见过多次,他的逻辑很缜密。他提供的资料和所讲的都是相符的,这证明办西湖大学这件事情是经过他自己反复思考的。”

2019年3月,关于倪良正创业故事的《木匠浙商》一书出版,封底写着施一公对倪良正的评价:“他虽言语不多,但内心大爱和待人真诚已深深感染我。我很庆幸自己结识了一位朴实善良而又有情怀和担当的同道朋友。作为改革开放后这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良正兄彰显了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

浙江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对倪良正的评价是:他出生于木匠,如今却把“木匠”做到极致;他低调朴实,却把企业经营得格外“亮丽”;他自称文化水平低,却把一大批颇有智慧的人才汇聚在身旁为其所用;他的企业实力虽日益增强,但规模并不算很大,却在慈善事业上舍得花大钱,做得有声有色。

倪良正说,做企业要在法律道德和责任的准则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客户、员工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要多做,要做到极致,无可挑剔。倪良正自己就是将“木匠”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从而缔造了自己的家具王国,也恩泽了众生。

对话

《公益时报》:施一公校长用什么打动了你,让你愿意出资亿元支持西湖大学?

倪良正:施一公校长是一位有情怀、有知识的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在他个人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还热衷于国家的社会力量办学路线,令人钦佩。他办西湖大学的优点很明显:年富力强、能说会道、重实干、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善于谋划,创新意识强。

还有,施一公身上的爱国精神,也是他成为办大学的合适人选的原因。他也很有眼光,将地点选择在杭州。浙江省政府对他很支持,他需要什么,政府连夜办公。这种支持力度是他创办西湖大学的坚强后盾。

原来我在家种田,一天只能赚一块多钱。我能有今天,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给予的机会。自2009年后,每年我们要引进几百名大学生,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才,我们的企业很难做成现在这样。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培养,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优秀的大学生。

我的学龄期恰逢“文化大革命”,读了没几年书,30多岁,让我写个借条都写不起。可是如果我没有读那几年书,我企业也搞不成这样,这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企业发展的机会来自于党和国家,我们的资源来自于社会,我们的财富就应该回馈社会。理所应当,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回报社会。

施一公办的大学,就是需要我们民营企业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捐赠派不了多大用场,但这是代表杭州和浙江人民对他的支持和信心。

《公益时报》:通过和施一公校长的接触,你对他的什么印象最深刻?

倪良正:施一公要对标全球最优秀的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个很打动我。还有他要去采取的措施,招全球最好的老师,按照全球行业的标准来支付他们薪水,和营造适合他们的环境,这个也很打动我。也许有的人对标很高,但是方法不是很有效。但我和施校长见过多次,他的逻辑很缜密,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他提供的资料和讲的都是相符的。

《公益时报》:在捐赠后,你会以何种的形式去关注西湖大学?

倪良正:有关于西湖大学的信息,我都会看;西湖大学让我做的事,我都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去做。但我从来不会提什么要求。我的捐款代表的是民营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和对施一公校长的信任和期待。

我自己高中都没有上过,上世纪90年代到杭州时,都搞不清楚大学里的专科生和本科生哪一个学历更高,所以我也不要求去参与什么。(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补充:这就是倪总的高度和情怀,从学校的角度说,倪董是我们的创校荣誉董事,校董会希望倪总参加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益时报》:通过这次捐助你和企业有哪些收获?

倪良正:我们(对西湖大学)有参与、有捐赠,肯定会牵肠挂肚。施校长每次发给我关于西湖大学进展的情况,他的文字、他的功底,都值得我们学习。(刘旻昊:倪总说得让我很感动,把施校长发的西湖大学的进展情况,都当作是学习,倪总一直把自己摆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这个非常了不起。)

(圣奥慈善基金会会长郑明治补充:倪总在捐赠之后,在浙商之中形成了大家都去关注西湖大学办学的氛围。浙商都会讨论,哪个浙商捐了?形成关心教育的良好的风气。另外,倪总对西湖大学的捐赠提高了圣奥集团和圣奥基金会的档次,觉得圣奥确实在为社会做贡献,无意当中树立了企业的形象。而倪总作为负责任的浙商形象,无形当中,也就树立起来。倪总不是追求这个,但是无形之中就来了。同时,作为圣奥的员工,也感到了荣誉感。)

《公益时报》:怎么看待浙商这个群体的慈善表现?以及你有哪些慈善经验可以分享?

倪良正:别人怎么做慈善,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更多是关心自己应该怎么做。只要符合“助学助老,助困助残”四个方面的,我有能力就会长期去做。我谈不上有什么慈善经验,只要有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帮助的,我就去做。

《公益时报》:从20多年前创业时的搭货车吹冷风回家过年,发展到如今的身家数十亿元。在这期间,有哪些比较让你难忘的事情?另外,出版描写你创业经历的《木匠浙商》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倪良正:没什么(让我难忘的事情)。既然我选择做办公家具,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做。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不放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做下去。曾经一起在做家具的同行很多,后来有一些觉得太苦、太累、利润低,早就不做了。我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对于帮助我们的人要有感恩之心。

我出(《木匠浙商》)这本书,一个是希望有人能够从我的创业故事中得到启发;另外,也是弥补我记性差的缺点,希望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我创业的过程。

《公益时报》:希望外界对您有怎样的评价?认为你是个怎样的人?

倪良正:木匠,希望外界对我的评价就是个木匠。是我自己坚持用(“木匠浙商”)这个书名的。倪良正就是个木匠。我坚持用木匠精神做这个行业。家具制造是我的主业,我这一生都是木匠。(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