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David:我和竹子自行车
David:我和竹子自行车

2014-06-1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David和伙伴们把北京竹子自行车的故事发在众筹网上,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人物介绍

    David,一个生活在北京6年的美国小伙子。一个月前,David使用了时下流行的众筹模式,在美国的Kick Starter上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项目,希望能有人帮他和团队完成“教人们做25辆自行车”的梦想,结果用25天筹集了1万7千美元,解决了工作坊装修、购买各种零件的成本问题。现在David刚刚辞职,准备把全部经历投入到他的自行车工作坊上来,希望能把竹子自行车的做法和理念教给更多的人。



我的故事是关于竹子自行车的故事。

我已经在北京生活六年了,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北京的胡同,可以骑着车在胡同里转悠,早餐买一份油饼。

我在北京拥有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在淘宝上买的捷安特,这是一辆公路自行车,火红的颜色,捷安特大大的logo印在横杠上。但我不喜欢这个大logo,让整辆自行车毫无个性可言,自己骑着到处走就像为捷安特到处打广告。我就买了一卷黑色的胶带,把那个logo盖住。

某天在小区里转悠,我发现小区里有很多废旧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零件都生锈了,被抛弃在小区的角落里,洛满了灰。25年前,北京是世界上的自行车大城,但是今天,北京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墓地。我开始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如何能让北京的交通变得更加多元化?答案是,往回退一点。

因此我开始在北京的废旧集市上收集自行车,并且回收利用它们,把它们的零件拆下来,给它们打磨,再重新上漆,把它们变成新的,于是我有了第一辆不错的成果。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在北京有很多自行车无法被拯救,它们生锈得太厉害了,所以我开始拿下它们能用的零件。我开始问自己,怎样才能用不同的材料,把它们重新组装成一辆新的自行车?

我想到中国有很多竹子,于是做了很多研究和准备。我花了三个月联系工厂和专家,再网上找资料、动手尝试,结果太棒了:我用麻纤维和环氧树脂来粘合车架,用废弃的自行车零件来补充,我发现用竹子做的自行车很轻、能减震,而且还很好看。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关于竹子自行车的事情,我很自豪。

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做竹子自行车,但是我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竹子这种材料,如何才可以最大化利用这笔大自然的财富,为了安全、实用,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

因此我申请了一笔基金去台湾,那里有几百年的竹子手工艺历史,还是世界上竹子的最大产地。于是,带着我的竹子自行车,开始了台湾之旅,我去那里学习、去分享。

我和那里的人分享竹子自行车的故事和做法,他们对我做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同时也指引我正确的方向。当地人介绍我找到高雄的传统竹子手工艺人,他给我演示了竹子作为一种材料有很大的韧性,但同时也能保持它的力量,我参加了南投的工作坊,在那里我看到了竹子手工艺的不同技巧,如何将它弯曲、连接,如何让它变得更强。

我还去了竹子文化中心,遇见了那里的专家,他们仔细地看了我的竹子自行车,给了我很多建议:他们告诉我最适合我的自行车的竹子类型是什么,告诉我竹子需要生长到什么时候、需要做怎样的处理,最有效把它们连接一起的方式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勇气,他们让我继续做下去,甚至还提出要给我资助。他们给我资助的竹子至少够让我再做25辆竹子自行车。

所以我回到北京,带着竹子、指导、自信还有鼓励。不仅要做最好的竹子自行车,还要做更多。

我继续做竹子自行车,但同时,也开始见各种人,他们来自各个国家,但都想做自己的竹子自行车,因此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北京竹子自行车工作坊。

我们一起做竹子自行车的车架设计,一起设计出原型,我们制定出自己的装备和工具,让流程变得更标准化、更高效,我们寻找车架所需材料的有效资源,今天我们只要两天就可以做出一辆自己的竹子自行车。

现在,我们并不想大规模制造竹子车,我们想教会人们如何做自己的竹子自行车架,我们在胡同里租了一个空间,自己装修,我们制定了中英文双语教学,来学习的人只要花一个周末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竹子车架,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报名者。我们想激发人们的对话,只有合作、共同努力,对话才能发生。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以小见大”,这个成语寓意深远,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这是我对竹子自行车工作坊寄予的期望,通过做一个小小的竹子自行车,参与者可以加入到一场更大的讨论当中。他们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交流交通、可持续的话题,以及这一切对于我们生活的社区的意义。(据Kick Starte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