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做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做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2013-04-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陈逢干向肝炎防治基金会捐款

【微语录】

“在我投资所干的所有事情里,回报率最高的就是慈善事业。因此,慈善是我毕生的追求。”

人们经常认为慈善就是富人捐钱赠物给穷人,而陈逢干却说:“做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多钱少也不是衡量标准,贵在精神,重在参与。”这简单而又朴素的话语,既是他对慈善的诠释,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向善的写照。

让孩子读上大学

在宁夏,许多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因为家境贫寒,尽管考上大学也因无钱读书而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看到这一幕幕,陈逢干心情沉重,仿佛看到自己童年辍学时的影子。“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读上大学!”2005年,陈逢干出资成立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资助那些宁夏籍的、考上大学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每人资助的标准是4000元。对于这些贫寒学子来说,正是雪中送炭!

这些贫寒学生,有许多是回族。宁夏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宁夏的教育就是民族教育,陈逢干这么多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就是对民族教育的最大支持。

8年来,“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已经资助了6000多名大学生。该基金会也是宁夏迄今为止单笔资助额最高的非公募基金会,在宁夏各界广为人知。2012年资助宁夏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800多人,除对当年录取的本科生每人一次性资助4000元,还有对考上大学专科和大学预科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分别资助2000元和1500元;对部分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次性资助1000元。陈逢干每年还为在北方民族大学上学的自治区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表达了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

随着企业的发展,2012年7月陈逢干又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每年投入500万元,当年共资助了1500名新疆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此外,他时刻不忘家乡的贫困学子,资助浙江省台州市大专院校的特困大学生30万元。这一年,陈逢干还出资3000万元用于宁夏福利性校服制衣厂的建设,企业产生利润后继续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让老人老有所依

2007年8月,当陈逢干得知宁夏大武口区有60岁以上老人2.3万人,其中空巢老人近2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而该区仅有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敬老院时,陈逢干捐赠2500万元,资助了宁夏大武口区首家福利敬老院的开办。大武口敬老院总占地面积9475平方米,配备餐厅、活动室、健身房、康复室、医疗室、接待室,可提供240张床位。

陈逢干还把做企业的理念引入福利敬老院的经营,贡献智慧与经验,帮助福利敬老院运营发展,而福利敬老院的所有收入所得全部用于解决辖区内贫困孤寡老人的供养问题。用富人的钱去帮助穷人,福利院是一个平台,达到这样一个平衡,福利敬老院就可以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2012年,他又投入300万元用于改善老年公寓的生活配套设施。

在这个地价疯涨的年代里,要把自己的土地免费送出去,需要多大的决心?陈逢干做到了,在得知宁夏有一批南部山区群众要移民到大武口,但建设安置房用地不够时,他主动找到了大武口区政府,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一块70多亩的建设用地无偿捐献出来,这块土地占了整个移民安置区的25%。陈逢干说:“这是老百姓给我做慈善的机会,很值。”

此外,陈逢干还向浙江省天台县慈善总会捐赠1600万元,用于支持天台县慈济院(孤儿院)建设;捐赠浙江省台州市慈善总会100万元;捐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万元,用于丰富建设兵团的艺术文化。

2012年,陈逢干在慈善领域共捐赠现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5950万元。慈善与创业占据了陈逢干整个生命,可又结合得如此完美,这就是一个中国慈善家的胸怀。

【慈善档案】

陈逢干出身贫苦,年幼辍学,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对帮助困难学子情有独钟。当自己企业发展壮大后,始终不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于2005年创办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首开宁夏地方性民营企业创办基金会的先河,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近7000多人,他在慈善领域的投入已达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