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白玛多吉:经济和自然并非“零和”关系
白玛多吉:经济和自然并非“零和”关系

2016-04-0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璇


 白玛多吉与当地艺人

松赞酒店

白玛多吉

身高马大的白玛多吉没有多少“霸道总裁”的气场,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来自“发心”的亲切和善。作为一名生于云南迪庆的藏族人,他最爱把“利众”和“利他”挂在嘴边。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通过打造一家精品山居酒店品牌,他将这一发源于佛教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造福了一方水土。

文化的传承者

2001年,迪庆下辖一个名为中甸的小城正式易名为香格里拉,迪庆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坊间冠以香格里拉文化发源地的称号。

同年,做了二十多年记者和摄影师的白玛多吉回到家乡,将他在松赞林寺脚下的老房子拆掉,亲自打造了一家藏族特色酒店,“借花献佛”地取了一个“松赞”的名字。这个在全国都耳熟能详的藏族名字,从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白玛多吉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他回乡做酒店的初心,是因为有朋友去香格里拉旅游,在赞叹那里有《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风光文化的同时,也抱怨起当地基础设施不到位,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供他们驻足。

彼时的白玛多吉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做了快十年的纪录片,热爱家乡文化的他一直以为这是实现文化传承梦想的最佳方式。因此,他的纪录片也多以家乡和藏文化题材为主,很多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可家乡的真正需求让白玛多吉感受到了香格里拉的另一种召唤。

运营一年后,松赞迎来了美国财长鲍尔森。这位称“松赞是我一生中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旅行目的地之一”的国际重量级人物,为白玛多吉的新事业“点赞”。2005年,白玛多吉全职投入“松赞”系列酒店的打造。如今松赞旗下已经坐拥六家酒店,全部布局在香格里拉文化区。以这些酒店为平台,打造了“酒店+旅行”的松赞精品山居旅行新模式。2015年,在接待了英国安德鲁王子之后,松赞发力拉萨和丽江,开始沿滇藏线布局。

主打藏族风情精品旅游的松赞,自然还面临着另一个考验,那就是如何把现代酒店融入传统藏文化中。

曾经热衷于在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拣宝,白玛多吉将他在北京家中无处摆放的藏族古董家具和艺术品悉数带进了松赞。随后,白玛多吉意识到,在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下,靠一一传承的民间技艺已经很难适应快餐文化的需求。这些原本能够给生活增添色彩、营造美的技艺,如今却逐渐被遗忘。“我不希望藏族文化的特色手艺没落。”白玛多吉也深深意识到了这点。

通过雇佣当地木匠、石匠、铜匠等手工艺人,白玛多吉用最传统的方式建设酒店,同时来拯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如今只有在松赞,才能看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尼西土陶手艺和驰名藏地的木碗工艺。

白玛多吉说:“在那个全民追求温饱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追求、传承和保护那些民间技艺。而在当今这个全民奔小康的时代,我们需要也有必要站出来,去消费、传承和保护那些现存的古老技艺,让它们不至于消逝在现代文明的一片汪洋之中。”

致富的带头人

为了使游客置身于最原汁原味的藏地风光和藏族文化中,白玛多吉将每一个山居酒店的位置都选在相对偏远的山区。那里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部分的居民过着半农半工的生活,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

雇佣当地员工,力争在区域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成了白玛多吉想要改变当地人民生活的愿望。

根据松赞提供的数据,如果没有松赞,松赞现有的80%以上的员工将面临着就业困难,或者需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打工。如今的松赞,除外聘了个别管理层人员外,其余均为本土员工,本土员工的比例高达98%。这些员工不仅可以实现当地就业,还可以兼顾农活和照顾家人。

一位来自纳西族的餐厅员工肖玉洁说,以前在家都是做农活种田,都不知道酒店是什么样子,进来后慢慢知道,很多经验都是积累起来的。“刚开始来餐厅,普通话也不好,很害怕客人问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后来见得客人多了,就知道分享点生活之类的话题和客人聊聊。收入我还是满意,离家近,也能照顾家里。”

“有些家庭甚至一家两三口人都在松赞工作,其家庭收入每年较一般家庭多出5~8万元,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走上了小康之路。”白玛多吉说。

为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白玛多吉和他的松赞还在酒店所在的村庄发起了助学计划,赞助村里所有的初中以上学历的孩子读书。上初中的孩子每年资助500元,高中的1000元,大学的2000元。迄今,松赞已资助学生84人,累计发放助学金35.77万元。

“每年都是春节的时候把钱送到家里,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地方”走出来的白玛多吉明白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环保旅游的坚守者

松赞的选址都是在原生态的村庄和自然环境中,因此建筑设计上会尽量匹配周边环境。体量不过大,形式不奇异,尊重传统,就地取材,这就是白玛多吉的设计理念。

为了保持建筑的亲和力和传统风格,白玛多吉只使用村民拆掉老房的老木头和天然林禁伐前市场上囤积的木头,而不去购买任何一片新的森林中的木头。

为了不使用植被珍稀的青藏高原上的任何一棵树木,白玛多吉不惜以两倍以上的价钱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木材,而这些进口的木材也是从当地的自然灾害中清理出来的而非人工砍伐。

白玛多吉认为,对环保的极致追求,是在遵循传统,遵循藏文化之精神。

“现在的很多旅游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何能够亲近自然却又不影响生态环境,也是我需要考虑的。”白玛多吉说。

松赞梅里所在的村庄名为谷久浓,只有5户人家,背后是成片的原始森林。为了吃上“旅游饭”,村庄里的村民曾经想从银行贷款40万,在森林里修一条简易公路到山顶,做一个大众旅游接待的观景台。

白玛多吉得知后,给村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谁会花钱买门票,只为坐车到山顶照个像?如果没人来此旅游,40万贷款如何还?第二,大面积的山体开发和破坏森林植被造成太多杀生,而这一切都会转化为因果,是否值得为赚钱而为之?

在白玛多吉的劝说下,村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小山村的原始生态终得以保护下来。而为了能让村民也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白玛多吉决定每年从松赞梅里的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补贴给每一户人家。

在梅里雪山周边的山里,曾经有大量的白马鸡种群,但由于过去人为猎杀及生态变化,森林里再也看不到这种生灵。为了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让森林的主人重回家园,松赞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局合作,从西藏芒康引进白马鸡种蛋,并在松赞梅里酒店建立孵化基地进行孵育。

经过多年的培育,第一批白马鸡已成功放归自然。一天早晨,松赞梅里的员工惊喜得发现,放归自然的第一只白马鸡,居然呼朋引伴,从大森林里带来了几只真正的野生白马鸡,重回“故里”觅食来了。

白玛多吉说:“起初这样做,村民认为我想在这里开发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来看白马鸡。但我所做的真正目的,是想让这里的人意识到生灵如果没有了生存的地方,这片地方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怀揣着弘扬藏文化的初心,白玛多吉用行动证明了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现代经济之间并非“零和博弈”。松赞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美景、风情和文化,更是一种人本合一的“发心”。

■ 本报记者 张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