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爷爷奶奶一堂课”:让乡村孩子找回自己的“根”
“爷爷奶奶一堂课”:让乡村孩子找回自己的“根”

2016-10-1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心怡


孩子们学习汉剧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叶周玲(左)为学校颁发纪念铭牌

■ 实习记者 王心怡

“宫灯制作是我家独门技艺,祖训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但家里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通过爷爷奶奶一堂课,教孩子们制作宫灯,给孩子们讲授宫灯历史,让我这门几近失传的技艺可以后继有人了。”说起“爷爷奶奶一堂课”这个项目,教授宫灯制作的程荣春老人面露笑容。

2015年11月,“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走进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中山中心学校,此项目在中山中心学校启动初期主要通过乐捐、支付宝、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筹款。9月27日下午,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作为项目赞助方启动中山中心学校“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

“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在中山中心学校开设了我的童年、族群历史、自然和物产、中山历史、认识传统生产工具、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食物、婚迎嫁娶风俗、中山这十年、中山人物志等十个标准课程外,还根据中山镇当地不同的人文风俗、传统、艺术形态等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加入汉剧传唱、宫灯制作、军家话探究、中山腰鼓、中山小导游等五个极具本土文化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在达成孩子们认识、了解、熟知家乡文化的目标外,以期挖掘培养一批本土文化的传播者。

中山中心学校的爷爷奶奶们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十分认真,在确定课时安排后,通常提前三天进行备课。在问及是否会因为个人原因不能按时上课时,老人们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的,我们每一节课都会按时按点完成,从来没缺席过任何一节课。”老人们还会开拓创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如教授宫灯制作课程的程春荣老人独具匠心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制作成标牌,作为宫灯的装饰物。

目前除了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中山中心学校,还有四川绵阳的金峰镇小学、关帝镇小学,山东临朐中学以及阿坝州营盘街小学等,这几所学校目前处于准备启动阶段,预计陆续在10月底和11月启动。每所学校都会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家乡风俗等方面的不同对课程进行调整。

在四川绵阳的金峰镇小学组织的一次实地参观人民渠的课程中,一个小男孩发现渠里的一条泥鳅在逆流而上,接着一群孩子也被它吸引过来,有小朋友说它是去找它的孩子了,它肯定很着急。其中的一个小朋友无意识地从嘴里说出:“加油!”于是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喊起了“加油”,一起鼓励泥鳅逆流前进。

“‘爷爷奶奶一堂课’让孩子从老人的故事里了解家乡历史,了解大自然,认识自己周边的环境,从而更加细心地观察身边事物,更加热爱生活,无论将来走到哪儿都能不自卑、不自弃。”和川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贺莹告诉记者,老人在这个过程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社区赢得尊重。除此之外,由此项目派生出许多积极功能,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

据了解,“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由和川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贺永强、免费午餐的邓飞、著名作家土家野夫、北大教授金锦萍等100多位来自公益组织、媒体、学界、高校的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发起,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专项公益基金,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项目通过邀请有文化、有知识、有深厚阅历、有文艺技能的老人为孩子们上课,讲述本地历史、人物、文化、风俗、地理以及传统技艺,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弘扬家乡文化。

对话和川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 贺莹

《公益时报》:“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开设初衷是什么?

贺莹:“爷爷奶奶一堂课”让孩子从老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根,明白我从哪儿来、我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我和环境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与生活环境的互动,农村儿童亦是如此。许多农村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爷爷奶奶管吃管住管安全,因此不会让孩子去河里捉鱼、不会让孩子去玩泥巴……殊不知这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脱节,孩子不了解家乡,就像树木没有根。

《公益时报》:“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开设近一年来老人和孩子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贺莹:孩子们从爷爷奶奶讲述的“故事”里了解自己的家乡,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家乡为自豪。比如,孩子看到有人往“母亲河”里丢垃圾,会及时制止;在听了老人讲自己童年的故事后,孩子们知道长辈们的童年没有新衣服、吃不饱饭,感受到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变得更加节约;有些孩子对家乡某种文化特别感兴趣,比如汉剧、中山腰鼓、宫灯等,以后会有深入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可能。

爷爷奶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余热,赢得尊重。相比茶余饭后的打牌、聊天,给孩子们上课,传授自己一生所学积淀,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要更有意义。正如教授腰鼓的退休教师赖奶奶所说,“爷爷奶奶一堂课”让她有机会重回讲台,把家乡的文化传递给小孩,她感到高兴。

《公益时报》:“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开设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贺莹:主要有三方面困难:1.项目开展不够深入,我们希望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现有的课程还不够完善;

2.人手不够,目前项目开展采取的方式是与学校或者NGO合作,未来和公益希望有新的伙伴扎根一线,把服务做好,做实;

3.在课堂后续资料收集和本地文化的研究上存在不足,亟待有相关经验的专家介入。

《公益时报》:“爷爷奶奶一堂课”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贺莹:接下来一年,我们将适度调整策略,在做好现有项目学校的基础上,从广撒网到深耕细作转变,选择一两个有文化基础的县,整县域实施“爷爷奶奶一堂课”,和地方政府一起打造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开展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典范,为这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模式。当然,未来希望“爷爷奶奶一堂课”可以影响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