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国内公益人线上职业教育一览
国内公益人线上职业教育一览

2016-11-1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李瑾雯



■ 实习记者 李瑾雯

2015年,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达63.8万;2016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已增长到76万。愈发庞大的从业群体在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上提出了更大需求,但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很多人说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这些资源基本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很难够到。”益修学院的联合创始人王璇说,“三四线城市偶尔会派一两个管理者去外地学习,但基层人员如果总是得不到支持和成长的话,他们的流动性就会很大。”

陈威涛是一名来自浙江金华市麦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线工作者,他说:“对于社会组织来说,自我生存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所以并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一线员工,让他们都能有去交流的机会。”他坦言,目前外出学习的机会主要是作为一种员工激励,但学习成本还是主要以个人承担。

教育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培训以线下教育为主导是我国公益行业正面临的两大现状。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基层从业者、项目执行者来说,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怎么把他们转变为公益行业稳定的人才资源?

——使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或许是其中一个破局之策。

本文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在线上公益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不同平台所形成的三种模式、它们各自的代表性机构及发展现状,方便全国各地的公益小伙伴们按需取用。

模式一:

缺乏维护、难以为继——

基于慕课平台的课程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公益五十课》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公益五十课》
 

2013年,中国公益研究院制作完成并将《公益五十课》上传到网易公开课平台,开启了国内公益行业线上教育的先河。该项目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目标受众多元,包括初入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志愿者和有兴趣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顾名思义,该系列课程共有50节,每节17至50分钟不等,由国内公益慈善领域以及非营利组织和机构的资深人士录制讲授。

据悉,现阶段已经没有专人对该系列课程进行维护。中国公益研究院正在着手搭建网校,但目前还未上线。

直通车:在线搜索《公益五十课》直接观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能力建设系列课程

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了两期能力建设课程,分别是3月份上线的《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入门》和12月开放的《NGO能力建设入门》。第一期课程共5章13节,第二期4章18节课,每节课时长在15分钟以内。由于UNDP未与Coursera达成机构层面的合作,课程挂靠在北京大学的课程框架下。

与网易公开课相比,Coursera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并设有课后习题、期末考试和结业证书等。资料显示,有超过5000名学员参与了第一期课程。除了在Coursera上按进度听课,他们还自发建立班级微信群、成立线下学习小组等。据课程原负责人、UNDP项目官员吴迪介绍,在Coursera上注册第二期课程的人数在3000人左右,但这时候有很多人并不登陆慕课平台,而是直接通过由学员自发运营的微信群、QQ群上课,因此总的参课人数难以统计。

“线上学习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吴迪高度评价了学员们的自组织,“如果有一个社群团体,大家能更持久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据她介绍,第一期课程的注册人数与结课人数比在11%左右(慕课课程的完成率通常在5%),但是由于开展第二期课程时在运营上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有超过29%的人完成了结业考试。

但受平台限制,该系列课程只在开课期内向注册会员开放,在为期数周的课程结束后,获取视频资源的通道将关闭。目前,小伙伴们已无法在网上观看这两期课程。据吴迪介绍,由于有其他新的工作量和人力资源上的限制,UNDP并没有继续开发第三期的打算,但仍然会对线上公益教育保持高度关注。

“线上公益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领域。”吴迪说。她认为,线上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信息转化为视频、传到网上,它还需要兼顾在线学习者注意力周期短等问题,在视频语言呈现、脚本设计、互联网教学法和互联网运营上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直通车:暂无。

模式二:

注重社群培养与互动——

基于社交平台的课程

●益+学院

益+学院成立于2015年9月,全名北京益普拉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由于创始人“二黑爸爸”吕全斌对它的定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所以机构目前仍然在申请注册民办非企业。除吕全斌外,机构共有4名全职人员,并广泛依靠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注重动用社区力量开发课程。“那些积极活跃的学员其实也是组织者。”吕全斌如是说道。

益+学院目前业务共分3大板块:1.信息服务。定期向订阅者提供行业内有价值的学习和资助信息等。2.线上课程。以二三线公益组织和入行三年内的从业者为主要受众,在特定微信群里,通过微信语音的方式让老师和学员进行交流分享,同时联动多个群进行语音转播。3.学习项目。主要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开展项目学习。

据吕全斌介绍,益+的线上教学是一种基于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与学员深入交流的陪伴模式,机构提供平台让学员们在讨论中凝结知识,再将知识结构化、编纂成册,从而进行全行业知识的共同生产。目前,第一本手册仍在筹备当中,预计今年12月初成稿付梓。

“虽然线上授课速度快、广覆盖、低成本,但是深入的线下课程还是少不了的。”吕全斌表示,“今年线下的课程不是很多,有10%就不错了,不过之后会尝试发展线下班。”

“虽然现在行业内部的免费培训越来越多,但是从业者普遍反映不能解决问题。”谈及公益行业教育现状,吕全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培训是一个机构从上往下推行的提升绩效的手段,很多员工学习动力不大,那是因为公益行业缺乏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公益行业发展太快,一线比学界跑得快,而且也没有经费让专人开发课程,结果大家只能享受拼盘式的课程,弄得培训机构和学员互相吐槽。”

吕全斌表示自己虽然有时候挺心急,但在线教育还是得靠大家联手、一步步去推动。

直通车:关注益+公众号“yijiaxueyuan”,获取更多学习信息。

●恩派“社创慕课”

社创慕课是恩派旗下O2O平台“社创星球724”推出的在线课程学习板块,虽然主打社会创业领域的精品网络课程,但除了“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等社创专题,也有介绍公益领域行业通识的“社创必修”、“领域深耕”等板块,目标受众主要为社会创业初期及发展期的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

虽然名为“慕课”,但是其主体课程并非发布在慕课平台,而是先上传到腾讯视频,再转载至“社创星球724”微信公众号“社创慕课”的板块上。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恩派与上线了、益修学院、复恩法律、香港仁人学院等不同的机构合作,截至发稿前,共联合出品视频119个,时长多在10分钟内。

直通车:关注社创星球724公众号“cheershub”,进入“社创慕课”板块,即可在移动端获取;或者,你也可以在“腾讯视频”搜索“社创慕课”的个人频道。

模式三:

资金投入大、平台转移难——

基于独立网站的课程

●益修学院

益修学院的官网于2015年9月正式上线,并以自己建设的网站为搭载课程的主要平台。该机构是针对非营利行业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同时也是一家经由工商注册的社会企业。公司目前有6名全职人员、80多名在线讲师、1万多名注册用户(内含一半以上的付费用户),每月更新30~40节课。

课程以5~10分钟的在线短视频为主,线下翻转课堂为辅;个人讲师长期合作为主,机构合作为辅;七大知识横向体系与角色路径纵向体系并存、联合内容与专题内容并存、系统学习与碎片化知识并存。

“我们跟大家常理解的慕课不一样,慕课是海量课程,大家上传。我们平台上的课程是自己开发、自己上传的,相当于一个私播课。”益修学院的联合创始人王璇说。据她介绍,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调研基础上由机构事先开发好体系,然后与老师共同备课,再经过拍摄、剪辑、制作、上线而来。目前网站已上线320多节课程,另有100多节拍摄完成,等待上线。

益修定位的主要用户是刚进入公益圈的1~3年的公益新人,其次是志愿者伙伴。王璇坦言,虽然也有一二线城市的学员,但是相比之下,学员还是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由于是社会企业,在提供少许免费体验课程的基础上,个人还是需要付费注册,才能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而如果是以组织为单位购买多个个人学习账户,机构可以申请开通管理通道,并在后台对旗下学员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测管理。

目前在平台上授课的老师包括行业大咖、专家、大学老师和一线实战者,包括吕朝、李志艳和徐本亮等。不过网站也鼓励更广泛的师资参与,并开设了申请“做老师”的通道。据王璇介绍,主动在网上报名的多为一线实战者,虽然暂时比例不高,但是是日后发展趋势。

“一线实践者的经验和案例更为丰富。”她说,“如果他善于言谈和总结归纳,我们备完课后会让他自己来讲。但是如果他不擅长、不想出镜,也可以由他提供案例,我们总结出知识点后找其他老师来讲。”

事实上,这种基于网站的在线学习模式并非凭空出世,它的最终成形是创始团队在前2种模式下长期摸索的结果。在团队还未组建的时候,初创成员曾利用业余时间、自发运营公益学习社群,而他们组织大家学习的第一个课程就是由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发的《公益五十课》。创业后,他们又协助运营了UNDP第二期慕课的学习社群,而这也成为了创业关系的基础。

“我们当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公益五十课》上完,有小伙伴说收获很大,问还有没有这样的课。我们说没了,就这么多课。”王璇回忆道,“看到有这么多小伙伴热爱学习,再加上了解了互联网在线课程学习的需求,我们讨论了很久,就说‘那创业吧!’”

2015年4月,早期创始人员决定全职创业,但由于在运营模式和理念上的分歧,其中一位离开了团队,这导致剩下的两位女性合伙人瞬间压力山大、生扛一切,她们自掏腰包,一边着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一边寻找外部合作资源。2个月后,益修重组核心团队,创始成员变成了三位女生,江湖人称“益修三娘”。

谈及对自创网站的坚持,王璇强调:“我们不只是课程的提供方,整个网站的体验、服务都是围绕我们开发的课程去给到用户,这是其他现有平台是提供不了的。”

她坦言,到目前为止资金投入最多的还是IT和视频技术,这两项占总投入的一半以上。“我们现在都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她说,“要省。不是什么钱都要去花,还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

虽然在网站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王璇也承认目前用户在网站上的活跃度并不高。“早期的用户都在微信里面,你很难要他们抛弃一个习惯,都上益修、上一个全新的平台上留言和互动。”她说,“所以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先把大家维护好、培养学习习惯,在其他的平台上打开益修课程的知名度,后面再慢慢把他们转移到网站上。”

目前,益修学院虽未开始盈利,但已于今年上半年获得了恩派和深德公益的200万A轮融资。“我们预计到2017年达到收支平衡,整体上我还是乐观的。”王璇说,“因为我们平时很低调,正式的运营活动从今年五六月份才开始。目前来看只要我们去推一推、动一动,用户数量上就会有反应,只不过人手有限,目前课程研发是我们的重点。”

早期,网站多靠口碑传播,后来慢慢发展到通过微信群、微信服务号传播,现在益修翻转课堂偶尔会把老师带到线下一些代表性城市,例如鄂尔多斯和沈阳,并与当地的枢纽型平台合作,以点带面进行宣传。王璇表示,益修未来打算跟5个城市建立这样的联系,进一步开展运营活动。

直通车:搜索“益修学院”,进入官网;或者,你也可以关注益修微信号“yixiu-xueyuan”,在移动端获取最新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