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高中生支教:困境中的“小而美”公益项目
高中生支教:困境中的“小而美”公益项目

2016-12-1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菅宇正


思篷小学在上远程英语口语课

一对一上课

■ 本报记者 菅宇正

一个高中生支教项目,通过远程沟通,实施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不到两年时间,志愿者人数达到826名,在广西、贵州、湖南、新疆、云南等地与19所偏远贫困的学校建立了合作。

需求明确,模式清晰,方向固定,解决当下社会一种亟需处理的问题,然而去年两次筹款,只筹集了7万多元,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正常运作。

“此类‘小而美’的公益项目,是好,成绩也好,但就是传播不出效果,吸引不来资源,发展的很困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表示。

用网络进行英语口语支教

“我今年高二,做支教老师已经有1年多时间了,1对1帮助的孩子有4个,其中最长的已经超过1年。”吴嘉恩说道。作为深圳一所知名国际学院的高中生,吴嘉恩平日里接受全英文教学模式,英语水平在同龄人中非常不错(托福考试91分)。现在的他,可谓是一人分饰两角,周一到周五,他是在学校认真上课的学生,而在周末,他就是SPARK网络公益支教(以下简称:SPARK项目)项目的英语口语支教老师,支教对象都是来自云南、贵州、河南、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孩子。

“我基本上每周末要上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但有时候如果时间允许,会出现连课的情况,一上就是一个半小时。”吴嘉恩说道,“我们上课的内容都是我们教材部的同学针对帮扶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统一制定的口的语基础教材。”

与其他支教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吴嘉恩是通过电脑在线完成教学的。“我通过QQ与学生在线进行教学,有时通过语音通话,但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发音的口型,有时也会视频通话,我会在上课时间内尽量回答学生的疑问。”

一个双赢的公益项目

SPARK网络公益支教项目成立于2015年1月,是设立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设立的的专项基金,主要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英语口语的教学。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眼中,这属于典型的“小而美”的公益项目。

“这种项目其实可以成为一种双赢的模式。”胡广华说,“一方面,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无法接受比较良好的英语教学,而现有教师本身英语口语也并不标准,因此英语口语是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很多城市中高中生在良好的学校接受教育,本身英语口语水平非常好,而且他们计划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在留学申请时,国外大学对于申请者有义工参与时间的要求。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学生大多就是临时找一些义工机构或者公益项目,目的就是获得义工时间,现在,设计这样的公益项目,可以让他们既能获得义工时间,满足留学申请,还能够让高中的孩子真正的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到公益当中,理解公益的概念,在助人的同时也提升自己。”

成立1年多以来,SPARK网络公益支教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项目负责人刘宏琳介绍,目前项目志愿者的人数已经达到826名,其中绝大多数都像吴嘉恩一样,是英语口语非常好并且有出国计划的高中生,“都是志愿者们在学校相互相宣传,很多参与进来的志愿者都是同学。”

专人回访,严禁混“义工时间”

申请国外大学时,义工时间是一项重要考核标准,如美国需要150小时以上的义工时间,加拿大为120小时以上,SPARK项目为这些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的良好平台。

“志愿者每节课40分钟,再根据前期备课,后期疑问解答,我们每次给与志愿者2个小时的义工时间。”刘宏琳说,“我们会给志愿者统一盖有基金会公章的义工证书,证明其参与义工的具体情况。”

而对于如何监督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防止“混时间”情况的发生时,刘宏琳表示,SPARK项目在志愿者招新过程中,会对其包括英语口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有能力进行支教。

除此之外,SPARK项目的人事部会负责后期的学生回访和教学质量反馈,通过电话或网络与支教学生及其父母、老师进行回访,询问近期支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表现,并与教学部的课程安排进行对比;并定期要求学生录制口语视频,根据学生口语效果考核支教老师的支教成绩。

“我们有评优机制,奖励机制,优秀的支教老师能作为‘大班课’的主讲老师,而效果不好的,我们也有相应的通报惩罚机制。”刘宏琳表示。

志愿者家长牵线搭桥

SPARK项目目前设有教材部、教学部、人事部、传播部,分别负责着包括口语教材的制定、课程安排、老师教学、支教效果反馈等等工作,但这些部门全部都是由参与项目的高中生志愿者组成。

目前,SPARK项目已经在广西、贵州、湖南、新疆、云南等地与19所偏远贫困的学校建立了支教合作。

“与这些学校建立联系,基本上都是靠志愿者家长通过自己或者朋友,联系当地有需要支教的偏远贫困学校,然后我们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支教模式。”刘宏琳表示。

刘宏琳补充道:“对于一些已经具备开展网络授课所需的硬件设施的学校,我们会开设大班课,也就是对全班的学生进行授课,将我们的英语口语助学课程纳入到当地学校日常课程体系当中,很多山区学校的老师也会与学生一起加入到课程当中学习;而对于很多硬件设施不全的学校,我们就只能与家中有电脑、有网络的学生建立联系,并且对他们进行1对1的帮扶,对这样的学生,只要学生有时间,我们人事部就会安排老师对他们进行教学,与大班课每周开展1到2节课程相比,1对1助学可能同时有几个老师在学生空余时间进行教学。”

二人全职,却身兼数任

SPARK网络公益支教项目的全职工作人员,只有包括刘宏琳在内的2人,却负责着包括志愿者招募、团队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筹款的一系列工作。而据刘宏琳透露,目前该项目的绝大多数资金都来源于一位企业家的支持。

“SPARK项目为了能够让更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到支教帮扶,一直在提供包括电脑、网络、摄像设备等硬件设施,再加上办公场地租用、人员成本等,去年累计投入了近200万。但是,去年两次筹款,只筹集了7万多元,这对于项目的正常运作而言等,只是杯水车薪。”刘宏琳补说道。

刘宏琳也尝试了网络募捐,但结果依旧不好。

“资金问题,依旧是目前制约我们最大的困扰,现在我们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电话,QQ沟通,包括授课人员安排,资料下载,效果反馈,因此,我们想要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融合这些功能,让项目开展更高效,但资金限制,一直没有做。”刘宏琳补充道。

“小而美”公益项目的困境

“这是一种小而美的公益项目,需求明确,模式清晰,方向固定,是解决当下社会一种亟需处理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公益行业,需要这样实实在在满足迫切需求的公益项目。”胡广华说,“这种项目的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推广,一方面是自身专业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当下公益大环境的影响。”

“从自身专业性而言,SPARK项目没有专业的宣传团队,也没有专业的筹款团队,无法让公众真正的了解和关注;从公益大环境而言,催人泪下的救助项目依旧是公众参与的首要选择,而对于包括支教在内的一些关注人的能力培养的公益项目,热情不高,这仍旧是一个理念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项目不在少数,项目好,但就是没钱没资源。”胡广华说,“所以我们最初愿意设立这样的专项基金,就是看中了它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它能带来收益。”

胡广华表示,实现专业化是首要问题,这一年多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一直在给项目团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培训,包括如何写宣传方案、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项目效果反馈等方面。

“基金会的职责,应该是帮助更多更好的公益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其社会价值最大化,换句话说,基金会筹集的资金,应该用于扶持社会上优秀的公益项目的发展。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一直在‘清理’一些专项基金,希望留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给与更多的资源扶持。”

另一方面,推荐企业成为项目的首要筹款目标。“我知道一家企业,此前一直在做贫困学校多功能教室援建的项目,这与SPARK项目有很多契合点,所以我推荐他们双方进行沟通。”胡广华说道

胡广华表示:“就目前而言,这类的公益项目首要目标应该是企业,因为要让社会公众都知道项目的成果和价值,不太可行,但是针对几家企业,详细的阐述项目的模式、效果,包括实地考察、参与等,争取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是可行的,企业一旦加入,短期内的资金得到保障,就可以帮助项目运作、模式推广等方面更好地的实施。

宣传自身项目是胡广华反复强调的,他说:“做的再好,没人知道,除非你有雄厚的资本支持,否则,死路一条。就SPARK项目而言,本身得到了志愿者及其父母的认可,就应该动员这个群体,在校园内,在社会内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