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汇聚合力,一路向前 2017中国公益年会在京举行
汇聚合力,一路向前 2017中国公益年会在京举行

2017-12-2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2017年12月13日,以“”为主题的“2017中国公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年会发布2017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一批优秀的公益人物、公益企业和公益记者在会上受到表彰,成为本年度中国公益行业的代言者。

作为中国公益界的年度盛会,2017中国公益年会由《公益时报》社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老牛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传化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荷福慈善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11家行业中坚力量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商学院协办。

《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在致辞中谈道,2017年中国公益变革的图景渐次展开,公益行业的发展路径逐渐凸显“从窄众走向大众”、“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线下走到线上”等趋势和特点。基于当下互联网公益的杠杆效应被激活、传统公益模式不断被挑战甚至面临被颠覆的背景下,公益从业者须保持开放心态、突破窠臼,不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驱动因素,建立公众能够深度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

本届年会上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公益新闻”由《公益时报》社整理,综合专家评审及网络投票后产生。

这十大公益新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公布,确立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两类法人;“人人公益”“善心汇”等平台假借公益之名实施犯罪被查处;第十四届(2017)中国慈善榜发布;腾讯99公益日总计募集善款金额超过13亿元,“一元购画”项目刷屏微信朋友圈;《志愿服务条例》12月1日起实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康晓光发表题为《驳“永光谬论”》的文章,引发“公益市场化”“社会企业”等话题大讨论;第24届亚太地区社会工作区域联合会议在深圳举办;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内容,在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基层党建等方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其中;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公布60亿元捐赠计划、阿里巴巴投入百亿脱贫基金、高校过亿捐赠接连发生,大额捐赠引发持续关注,更多资源进入公益领域,有力推动行业发展。

年会揭晓的“2017年度中国公益人物”涉及学术、科研、政界、商界、文艺、医学等多个领域,其评选主要依据个人年度公益行为的影响力、持续性、美誉度、号召力等因素,获奖者不仅在其所属行业有所建树,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组织或参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完美中国、碧桂园集团、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慈善的企业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公益企业”的殊荣。这些企业因其公益行为的影响力、创新性、发展性、公信力和企业多年履行社会责任等综合特质成为企业公益的代表者。

“2017年度公益记者”的荣誉则由来自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46名活跃在一线的公益记录者共同分享。

本届年会大咖云集,演讲嘉宾以其各自领域的学养和积淀,共同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公益领域的思想盛宴,众多来自一线的公益工作者也分享了他们投身公益的心路和经验体会。

其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阐述的《公益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力》强调了“社会企业责任”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以《义利之辨——基于人性的关于公益与商业关系的理论思考》为主题,重申经济变革转型期下的中国公益更不可偏离初心;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以自身多年投身金融领域的感受和经验,剖析了《什么是好的金融》;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的主旨演讲《行为科学助推中国公益》则从理论层面对公益行业的进步与提升给予了建议和参考。(本报编辑部)







《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公益变革时代的创新驱动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公益变革的图景渐次展开,行业在发展中化解矛盾,路径愈发清晰。

行业发展的三个趋势

我们观察到,公益正在从窄众走向大众。此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的公益只有少数人参与:善路不通,普通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渠道参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忙着“消费”而不是回馈社会。而就现在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氛围来看,善路打通了,民间释放出巨大善意;企业家和精英人士也都意识到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做公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公益正从单一走向多元。数千年来,我们的慈善文化主要是救助,但现在第三部门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服务需求,承载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环境保护、留守儿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需要公益力量参与解决。一些个人发起的公益机构关注的社会问题更加聚焦、小众,甚至只和个人志趣相关,比如支持电影拍摄、口述历史、关注少数人群等。

公益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是从线下走到线上,这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目前全世界前20位的互联网企业,有7家来自中国。互联网对于公益的影响不仅限于筹款手段,还有信息传播、理念倡导。项目设计也更人性化,在今年8月刷屏的“一元购画”项目真正突破了行业圈层。

我们公益领域的老朋友、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先生判断:中国公益行业已经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是互联网公益,且在全球范围内做得最好,它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复制的。

顶层设计也需顺势而为

中国公益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如何顺势而为,不仅是从业者,也是顶层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的体制优势是现代公益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我国现代公益事业的起步是以政府主导的公益组织为主发展起来的:它们凭借其链接的体制资源和平台,以社会化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诞生了“希望工程”等经典项目。

过去一年,许多行业大事的发生都伴随着政府改革的步伐:《企业所得税法》的修订、《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实施、《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的公布等,无一不是在鼓励行业向更大众、更多元、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公益的本质是影响全社会,核心是社会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超76万个,数量如此庞大的社会组织如何管理,驱逐劣币的同时如何达到扶持和监管的平衡,考验着政府的能力。同时,如何利用体制优势,更高效地找到社会痛点,也考验着社会组织的智慧。

创新带来机会

动员驱动发展

我们观察到互联网公益的杠杆效不断被激活,不断超越着传统公益模式。新理念、新技术、新社群关系不断涌现,创新者正在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公益金融、慈善信托、创新型社会服务等概念被提出并付诸实施。不断交互之中,公益的范围早已拓宽:公益与市场、公益与商业的互动为行业带来更多机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内容,在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基层党建等方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其中,为公益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工作方向。

我们的从业者必须不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关注人才、技术、业态的变化,不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驱动因素;

我们的机构必须打破路径依赖,突破传统,探索更有效、更创新、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模式,建立公众能够深度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

我们的专家、媒体必须为社会培养出新的公益文化,人人可接纳,人人可传播,人人可公益。

2018正向我们走来。岁末的节点,我们继续联合中国公益界的领军机构,召开“2017中国公益年会”,继续推出“影响中国公益百人百企”,是回顾过去,也是拥抱未来!

国际社工联主席露丝·斯塔克:资金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了吗?

国际社工联合会有300万名会员,来自127个国家。我们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公益基金的捐赠。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来问人们问题。我所问的这些问题是来帮助我所服务的案主,启发他们给自己提问,让他们能够自己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

我所提供的这些对话不仅仅是我们机构或者是捐赠者为我们所捐赠的服务,同时也是我们自身愿意去了解和接受这些受访者。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福利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接受到社会工作服务,恰恰就像我们接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等。

中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中国的公益、社会健康、社会福利都在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20年间,所以我们要更加地深思熟虑,我们将要做一些什么。

那么当我们父母逐渐老去,而我们又不能就近照顾他们的时候,我们同样也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我想说的是在这一些社会服务当中,有一些是非常棒的,但是这一些服务当中是我不愿意接受也是不符合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标准。

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工作者,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我想问的问题就是你们公益项目的资金是怎样来用的?是否是真正地用到了那些需要帮助人的身上。

作为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我们的工作愿景就是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你们所能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当你们作为项目的被服务者时候,你们自己是不是会满意。我希望你们认真地思考这一个问题。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林:走特色道路 拥抱互联网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成立7年多以来,坚持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特色道路。自成立以来筹款近15个亿,救助困境儿童超300万。

基金会有两个特点:第一,公众捐赠占比高,7年多以来平均占比66%,特别是2015年,个人捐赠占总捐赠量的79%,2016年占75%,2017年占到了76%;第二,互联网的筹款一直发展比较快,2014年互联网筹款2889万元,2016年增至1亿7416万元,2017年达到3亿4000万元。在99公益日中,我们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017年一共超过150万人次捐款,三天筹款超过了2.1亿。

通过这两个特点,我认为,第一,基金会确立的项目符合困境儿童的需求,项目的执行符合专业和规范;第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安全、快捷、透明的特点符合年轻群体的捐赠习惯。

因此,我们坚信互联网给公益慈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公众的捐款,将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而年轻一代也必将成为中国公益慈善的中坚力量。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公开透明化”进程,将项目的所有发展都曝光在阳光下,用成绩使大众信服与支持我们,从而树立更加美好的行业形象。

第二,要懂得“居安思危”。在十九大刚闭幕时,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与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在行业竞争中要懂得“居安思危”,踏实前行,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救助更多困境少年儿童、取得更好的公益成绩。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窦瑞刚:营构温暖相助的人际关系

2005年腾讯公司的创始人和主要管理团队在香港召开第一次年报发布会,他们意识到对于腾讯来讲,生存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企业越大,责任越大。经过走访,我们决定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又经过一年左右,我们觉得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来讲,最重要的是民众参与,腾讯有3亿的QQ用户,所以我们搭建了腾讯公益平台。

11年来,腾讯以及腾讯公司的员工累计捐赠超过了25亿元人民币,给腾讯基金会用于做腾讯公益平台项目。腾讯公益也不忘初心,一直坚持用腾讯的网络技术和平台来推动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即赋能,把腾讯的核心能力、核心资源赋予公益慈善组织。

11年来,超过1.5亿的网友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累计捐赠资金超31亿元,并且捐赠不断在加速。

德鲁克说,公益组织是以愿景和使命驱动的。过去的一年,我最关注的是“两光之争”。我认为,“两光之争”的背后在于什么是公益组织的核心价值和使命。

中国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和人赖以存在的关系已被摧毁,我们今天要重建爱、信任和温暖的关系。谁能够完成这个重建?商业社会可能未必能够完成,越来越多的是需要公益组织作为纽带推动中国变得更好,去营构人与人之间温暖相助的人际关系。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 胡广华: 招商招善 共创美好 向右向左 勇往直前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年筹款额从2012年的2800万元到2017年突破2个亿,复合增长率为47%;我们有幸福列车、大爱清尘、关爱抗战老兵、“朗视界 沐光明”等很多优秀的公益项目。

公募基金会如果没有基金还能撑多久?我们应该招商与招善。

如何招商?我们要不断地扩大规模、增加积累。我们要增加管理费的收入,增加非限定的收入,我们要稳健地保值增值、投资理财、扩大资本金。

同时,我们要招善。我们希望有新的理事进来,带着资金,扩大资本金,让基金会真正的拥有基金,从而使我们成为资助型基金会,支持草根基金会NGO。

基金会内部向左还是向右?规范化管理一定要向左,严格进行风险管理、流程化管理、品牌管理、提高公信力;在运作方面要向右,公益项目和公益人才应该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员工要进行KPI考核,优胜劣汰;公益项目要高效率、投资理财要高效益高收益、人员要高素质;要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老牛基金会副秘书长 安亚强:凝聚共识 携手向前

老牛基金会是牛根生携家人捐赠家族资产,于2004年底发起成立的家族基金会。“聚人散财”,对牛根生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是一句很恰当的描述。怎样聚人、如何散财?结合实际工作我讲三个“共识”:

1、机构共识:就是要汇集有共识、有专业、有热情的小伙伴合作开展项目。十三年来我们携手161家合作机构,开展的208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我国30个省份,公益支出超过12亿元。

2、行业共识:就行业生态而言,公益慈善行业依然处于抚育期,所以更需要凝聚共识,共同进步。

3、国际共识:我们携手TNC、保尔森基金会,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了长期、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我们发起全球华人慈善行动、联合举办东西方慈善论坛,就是希望大家“联合、联合、再联合”汇聚全球慈善资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国际共识贡献力量。

怎样“聚人”、如何“散财”?答案就是“凝聚共识、携手向前”。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何继宁: 民间公益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愿景是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公益慈善的行动中彰显华侨华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所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推动中国公益走出去。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个案例,一带一路侨爱心光明行。2016年的11月、2017年的5月、8月和11月,我们四次组织侨爱心光明行赴缅甸,联合当地主流的维萨卡基金会和华侨华人社团云南会馆、金多堰慈善基金会来推动。

缅甸是白内障的高发地区,但是全缅甸的眼科医生加在一起是330人,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救助,我们的医生每一次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外围都要聚集上千人希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而且没有病床。只有做手术的人才有一张病床,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可能要放7到8张简单的病床。

2013年之后中国逐渐推动公益事业走出去,目前中国各方面已经在缅甸组织了30余次的光明行活动,为6000名患者实施了手术。手术每一例需要5000到6000元人民币,资金是由海内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

我觉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统筹思考。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提出来一个理念叫做一带一路公益先行。但是,目前由于民间的援外公益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面临重重的困难,我们建议统筹政府和民间力量,确定援外公益活动中的职能定位、侧重领域、援助形式,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一起共同研究、确立民间援外公益行动的协调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形成完整、清晰高效的流程。

我们呼吁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海外公益事业、形成联合影响力。六千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国,我们愿意搭建助力海外公益事业发展的平台,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目前正在筹建华侨华人公益慈善委员会,我们愿意为中国民间公益走出去奉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 朱锡生: 稳中求进,扬帆驶向新时代

2017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已收到2100多家企业、500多万个人的捐赠,捐赠款物已经超过4亿元,其中众筹资金达到1.2亿元,百万级的捐赠有了大幅度增长,公众捐赠总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捐赠的基数更加牢固,捐赠结构更趋合理。我们感谢各界朋友的一路相伴,感谢各界朋友对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36年来的支持,让安康计划、春蕾计划、儿童快乐计划等一系列成功的公益项目得以实施,形成了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健康、灾后紧急援助等多方位的资助体系,惠及儿童超过3千万人次。

未来一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将坚持总的基调“找准位置、突出特色、承担责任、发挥作用”,要更加突出主业,稳中求进,把持续抓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让团队的步伐和机构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同频共振。在工作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围绕广大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做好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健康、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公益项目,始终确保在大局下谋划思考决策推进。

播种决定收获,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将奋勇前进,不辜负每一份殷切的期望。让儿童慈善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广大儿童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荷福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郑建益:存心荷福 大爱人间

荷福集团出资一亿零八百万元成立荷福慈善基金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荷福慈善基金会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合作成立“荷福泰心”救助孤贫先心病儿童项目。2015年以来,荷福泰心筛查队已先后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西藏昌都地区以及四川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贫困儿童进行免费先心病筛查。截至目前,项目行程10万多公里,筛查31220人,成功救治321人。

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基金会连续5年举行冬日暖阳活动,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藏民捐赠全新的棉被、棉衣、棉鞋等过冬物资。

荷福集团出资一亿元捐建电子科技大学·荷福·临港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占地1.6万平方米,共8栋楼,目前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且正式捐赠给电子科技大学。此外荷福提供各类奖学金、科技研发项目经费。

基金会还与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了“荷福希望课堂”,授课内容分别为国学、足球、音乐、绘画、书法五门课程。此外,荷福慈善基金会向河南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并在河南所有希望小学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

未来,我们在尝试做一些公益领域的突破,包括目前在跟四川商会合作打造国内首个云教育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助学。作为公益人永远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 缪瑞兰:精准扶贫,砥砺前行

截止到2017年11月30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累计募集善款突破5亿元,自2008年至今累计募集善款达17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精准扶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也在积极响应。2017年4月,基金会组织涉及儿童福利、老龄和社区福利、疾病救助等15个专项基金,30余人组成了罗霄山片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赴江西省兴国、遂川、莲花三县实地调研和对接项目。截至11月份,项目在罗霄山片区落实的领域有儿童教育领域、养老扶幼、贫困人口、孤寡老人、医疗救助等,资金和物资的投入超千万元。

在医疗扶贫方面,我们设立的科技健康公益基金,在罗霄山片区捐助了24辆救护车、8千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彩超、数字成像系统、生化系统、妇女检查和治疗系统等设备。

民政部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大爱罗霄,十百千工程”项目,投入资金一百万元,覆盖每一个村,每一个村选十位最困难的老百姓作为兜底户共一千名特困户,每人每年资助一千元。在教育方面,基金会在赣州资助200万元,让500名学生完成学业。基金会还开展了暖流计划、文体包项目。

此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旗下的免费午餐、919大病救助、芒果微基金、灯塔行动、缘梦计划、暖心工程、“孤老助养”计划等,在社会上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

2018年,让我们所有公益人共同携手前进,汇聚合力,一路向前!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 陈红涛:大爱无疆,民心相通

十几年前我们开始做海外扶贫的时候,有公众打电话给扶贫基金会骂我们,今天情况好了很多。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在12年前开始走出国门的。在这12年的艰苦探索当中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5年不出国门的国际化,就是哪里发生灾害,我们就把钱或物捐给该国驻华的大使馆;2009年我们成立了国际部,有专门的人通过出差的方式开展国际化;2015年我们终于与国际机构接轨,我们实现常驻式的国际化,就是有常设机构、常驻人员和长期的项目。

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扶贫基金会累计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公益项目,公益支出1.2亿元,近30万人收到中国人民的善意和温暖。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在缅甸、尼泊尔、埃塞尔和苏丹4个国家建立了项目办公室。当然我们这一路感觉还是有一些孤单,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中国公益机构也已经走出去,但是我觉得相比而言还是太少。

当然走出去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压力有两点,一是政策法规缺失使得公益组织走出去无章可循,二是各界仍对公益组织走出去不够理解和支持。公益机构内部也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机构是否有走出去的意愿,二是是否有国际化人才的储备,三是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走出去的资金。这些问题和挑战都需要我们公益机构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大爱无疆,民心相通。我期待更多的中国公益机构走出去,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一份贡献。

传化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涂猛:公益市场细分加速下的差异化、专业化之路

传化慈善基金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基金会,2017年5月18日才被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使命是“凝聚爱的力量、创造公益价值”。我们坚持三个原则:价值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影响力的原则。我们目标是力争三年内跻身中国基金会行业的第一阵营。

我们的组织架构,理事会成立的时候,没有走内部人治理的这样一种模式,它的成员的构成非常开放。

现在我们选择的公益产品有三个:第一个,“传化·安心驿站”,是面向全国三千万卡车司机推出来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是基于“互联网+”、社区运营发展的一个公益项目。

目前为卡车司机做七个方面的工作:组建社群,把卡车司机当中的一些领袖挑出来担任我们驿站的驿站长;搭建平台,我们开发的一个APP已经投入运行;投入一些公益元素、包括资助资源行动来激活这社群;还包括要激励和约束相统一,要明确我们驿站的义务,还包括要进行理论研究、调研编撰中国卡车司机的年度报告;还包括法律社工的服务,请的律师和社工为卡车司机提供这方面的咨询和服务;还包括道路的救援。

第二个项目是“传化·善源社区”,包括公益创投的、还包括县域公益组织的支持。

第三个项目是“211健康扶贫”,在2020年最后的三年能够资助2个亿,在深度贫困地区建一千个村级的卫生室,覆盖不低于一百万的贫困人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 公益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力

企业的商业和公益活动是完全不矛盾的,公益活动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企业做公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成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把钱发给最需要的人去用,这是纯粹的公益活动;另一种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两种形式都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开发产品线和做慈善并举。不需要所有企业都变成社会企业,即使是以盈利为目标,企业也可以去做慈善。

如果房地产企业把一个村落重新维护修建起来,卖给城里人,使得这个村子的文化保留下来,同时企业也盈利了企业就开发了一个产品线,同时也是做了一个慈善。

第二,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扩展自己的用户。中国走这到一步,消费者和下游企业都关心可持续性的问题。如果企业能超出基本要求,做一些社会责任所要求的事,就会拓展用户。

第三,关心企业的员工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有一些企业做得很好,比如带动员工跑步、健身。最终你会发现,员工的健身、适度休息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最终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届会长 艾路明:新时期,运用企业家精神做公益

在新的时代我们如何把企业家精神运用到环境保护、运用到环保公益中间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阿拉善SEE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尝试,比如在云南有一片三江并流区,近几年阿拉善SEE西南中心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一起在当地引用了一种养殖喜马拉雅蜜蜂的办法,老百姓养蜂生产的蜂蜜,最终由企业家收购并进入市场,形成了一种循环的方式,让当地的老百姓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他们不但自己不进行砍伐,而且也不会允许别人到山里面砍伐森林。既保护了当地的原始森林,又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将扶贫工作和生态环保有机结合。

我们阿拉善企业家不仅仅是对大家说我们要做环保,要做公益,而且他们首先认识到要使别人变得绿色环保,首先得让自己绿色环保。

经过13年的努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样一个行列里面,共同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推动环境公益的发展。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什么是好的金融

公益与商业最本质的差别,不在于行动结果,而在于行动目的。商业和公益都可以造福社会,但从人性角度出发,商业的根本目的是“为自己牟利”,是“利己”;公益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他人”,是“利他”。

左和右都是西方话语表示的价值判断,如果更倾向于平等就是左,更强调效率就是右。所以说商业向左我觉得这个大体上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商业企业越来越考虑社会责任、越来越考虑对公共利益的担当,而且这是大势所趋,企业在价值观的层面、在道德层面越来越吸收公益的价值和理念,是学习公益的“道”,从这一角度而言,商业企业向左是没有问题的。

但从古到今就没有公益向右这么一说,公益是永远向左的,公益是永远追求平等和正义的,公益领域向商业界借用的是技术,是管理和做事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公益组织借用商业企业的“术”是为了把自己的“道”搞得更好,所以在这意义上,只有商业向左没有公益向右,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就是四个字:“人类向善”!

今天想分享三个观点。第一,金钱是好东西。过去君子不言钱,但现在,大家都在谈钱,钱减少了特权空间,让生活更平等和民主。我们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钱是万能的、一切向钱看。

第二,金融是创造文明的动力。几千年来,商业的交换、互通有无、社会分工,到银行、保险、证券、上市交易所,金融的复杂性伴随着社会的复杂性,金融使得我们能够用未来的能力来消费今天的生活。所有科技重大进步背后、城市发展背后都有资本的支撑、金融的力量。不仅企业靠金融、产业靠金融,国家也一样。

第三,我们要有价值观的金融,要好的金融。我们在金融领域看到太多价值观的破裂,我们提倡“有价值观的好的金融”。好的金融,能够让人财务自由、社会进步,关注未来、关注环保、关注下一代,用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

我创建的金融博物馆就是推动金融启蒙,提倡好的金融,让生活更安全,财务更自由,人生更快乐,这也是金融的公益性和价值观。

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党彦宝:履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的根本价值

作为宁夏本土成长的民营企业,要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我们坚持将企业的利润直接投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为家乡的建设和扶贫攻坚尽一份力量。

我们大力发展教育扶贫。2011年,我与我的夫人边海燕一同发起成立宁夏燕宝基金会,把每年10%的利润用于公益慈善教育基金。截至目前已资助14.36万人,已有4万多名受助的学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未来我们的资助范围还将逐步覆盖宁夏所有的贫困大学生,力争让全区100多万贫困的孩子圆了求学的梦,实现真脱贫。

我们大力发展当地的枸杞特色产业,并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枸杞产业采取“企业+贫困户及下岗职工”的经营模式,扶贫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还拿出企业部分利润分4年总共投资70个亿,建设公益性养老和医院项目。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力争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前面、充当表率,充分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新作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卢迈: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阳光起点

今年11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基金会开展儿童发展项目到现在整十年。这几年我们有五个方面的发现:

第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成效显著,中西部农村学生身高增长迅速,食堂供餐明显优于课间加餐。第二,对于6-24月儿童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农村儿童的贫血率。第三,一村一园是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基础。第四,对0到3岁的干预,家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第五,中等职业教育是农村孩子适应城镇化的渠道之一,但面临农村父母受教育低等问题,解决好这一个问题对我们国家城市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总的原则是项目是服务可及、成本合理、质量保证,以及是有效果的。

我们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做出这些基于实践的研究,我们希望继续深化,包括数据的分析、质量的提升,并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进一步的试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 柳冠中:设计的宗旨是创造可持续的生存方式

在中国,设计讲究创新,但创新不是目的,设计的宗旨应是创造一种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设计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给大家举个例,古驰一场表演秀耗资800万元,20分钟结束后便被拆掉。

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的“商场”经济,而中国的传统精髓是“衣、食、住、行、用”。祖先讲的是“万变不离其宗”,提倡的是“物”的本质是为用的,不是为炫耀、占有的。设计它不能仅讲“生意”,而必须要对人类未来负责,我们要调整观念,创新我们的理论和方法,真正地把中国的传统文明继承过来,而不是像丛林法则则。我们必须清醒,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产品创新,而是产业的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分享型的服务产业”,不提倡占有,而是分享。这样才是中国方案,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我们应该调整、转换观念,这样才能让中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 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朱睿:行为科学助推中国公益

我希望讲的一个概念是“助推”,就是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是强硬的干预他们的决策,而是通过巧妙的方式助推,从而有效地帮助人们做出好的决定。

我认为行为科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助推公益,第一是通过对行为科学的理解,即人是如何做决定来有效帮助公益项目定制合理的实施方法;第二,从科学的角度测量公益项目的效果,以及通过在数据的发掘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只是在将我们自身的意愿强加给人。但其实那些受助者虽然穷但并不缺乏自尊心,当他们有了自己定目标的权利时,就会在相互参照中获得改变的动力,进而主动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式进行改变。

益桥创始人 王赛: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今天我们所讲的人才是高素质、具有专业背景技能的、有国际视野或者跨界商业思维的优秀年轻人。但现在中国公益行业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去支撑这些人才?

益桥正在做的就是关于人才的一个社会创新和实验。益桥的创新连接了四个点,第一是我们找到了吸引这些优秀年轻人的核心点;第二是把这些跨界人才之中之前和公益没有连接、但是感兴趣的人全职带进公益行业;第三是建立真正的实践性的教育,让他们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公益的现状;第四是打造一个全球华人青年的网络。

现在我们发现,公益也可以作为我们人生选择的另一种可能。我们不认为所有的这些人才都要一辈子留在公益机构或者这一个行业,但基于他们之前对公益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中国公益更好地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一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思维新一代的“破壁者”。

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 高倩倩: 公益事业国际化

我们应找到一种方式,即动员全社会的资源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中国政府非常明确地表明要支持NGO的国际化。

福特基金会是一个全球的基金会,我们在走向全球国际化的道路上也有我们自己的经验。

福特基金会的愿景及目标就是为所有的人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

从最初的美国地方基金会,到后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公益活动,我们实现了基金会的国际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本土化。我们发现,应该更多地依赖于当地的人去引导当地的活动。另一个我们认为十分重要的经验是,除了政府之外,我们还要跟草根组织、社区组织来合作,才能真正让基金会在海外立足,了解当地情况并且实施更为有用的公益项目。

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我们必须得要抓住历史时刻,让中国的NGO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开展工作。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机构真的准备好了吗?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了吗?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试探,做好适应、改变的准备。

四川信托有限公司总裁 刘景峰:中国慈善信托的未来展望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出台,将慈善信托正式写入《慈善法》,慈善信托得以快速在中国设立和发展。

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信托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他们都来源于基础的大陆法系中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架构;第二,与慈善基金会不同,慈善信托采用的是备案制;第三,慈善信托的运行架构更加通透和透明;第四,慈善信托运作更为灵活,接受的慈善款项中本金可以长期存续,仅将收益部分投向慈善项目。

另一方面,慈善信托与慈善基金会既有区别,又是紧密结合的。信托公司与慈善基金会积极合作,是现今我国慈善信托的主要特点之一。

未来,信托公司将会与更多的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持续探索双受托人等创新业务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持续深入探索将信托制度优势与公益慈善事业相结合等更多合作模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童行计划创始人 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 郝景芳:科技能够助力公益教育

公益在这些年毫无疑问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和非常多的成就,但如今的公益活动也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未来,要想让更多优秀公益参与到其中,不仅要付出金钱,还要付出时间、精力、经验和智慧,这一定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科技对社会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借助网络资源连接普通志愿者和乡村地区的贫困教师,以“乡村教育赋能计划”为贵州毕节的孩子输送课程内容和进行远程教师培训。下一步我们希望打造支持教育的AI系统,让人工智能体系根据孩子的水平推送学习材料和进行学习解答,解决乡村地区缺少优秀教师和教师没法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问题。

如果说科技的改变是0到1,那么怎么使得这种科技的成果惠及到所有的人,这需要公益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