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上海迎“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我们找到了发问“你是什么垃圾”的阿姨
上海迎“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我们找到了发问“你是什么垃圾”的阿姨

2019-07-0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武胜男

下雨天,陈金芳(右)在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同事一起工作
    爱芬环保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进行培训

    爱芬试点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箱,目前上海200多个社区内都设置有这样的垃圾分类点,每天早上会有社区内的志愿者在垃圾厢房旁值班,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武胜男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个人错扔垃圾,最高罚款200元;单位错仍垃圾,最高罚款5万;垃圾处置单位做不好,最高罚款50万!
 
这段时间,“你是什么垃圾”——这句据说是上海小伙伴每天扔垃圾时要经受的“灵魂”拷问也走红网络,#你是什么垃圾#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有37.5万的阅读量。
 
而做出这句“灵魂拷问”的社区保洁阿姨们,也因此火了起来。
 
这些阿姨是谁?除了每天在垃圾桶旁问大家“你是什么垃圾”外还干啥?她们从哪里来?有没有钱拿?她们为什么对垃圾分类那么了解?
 
为解开这些“神秘的”谜团,今天,《公益时报》记者找到了一位阿姨,让她来做正面回答。
 
阿姨从哪儿来?
 
我们采访到的阿姨陈金芳,是上海彭新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陈金芳今年66岁,是一名退休职工,本身就居住在彭新小区。从2017年至今,她已经在彭新小区做了两年半的值班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是该小区最早的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
 
每天早上7:30-8:30、晚上6:30-7:30是彭新小区的垃圾投放时间,也是陈阿姨工作的时间。陈阿姨一周值班3次,虽然是志愿者,但值班当天,陈阿姨会推开其他事情,按时来到垃圾分类投放点,在垃圾桶旁边开展工作,帮助居民做垃圾分类。
 
对于网络盛传的那句“灵魂拷问”,陈阿姨有话说。“这里是老小区,退休居民比较多,基本都根据时间规定来扔垃圾。因为要做分类嘛,会分的自己分好自己扔,不会分的我们帮他们分。一般有过来扔垃圾的居民我们都会主动问一下‘你是什么垃圾’,这样才更好开展工作呀,也能及时帮助他们(居民)。”她说。
 
陈阿姨说,在小区试点初期,也有一些居民不配合做垃圾分类,从楼上把垃圾拎下来全扔到一个桶里,还声称“烦死了”,觉得垃圾分类给他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后来小区里经常组织垃圾分类的现场演练,也会给每户分发宣传页,大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意识逐渐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并没有那么难做了。
 
而在临近7月1日的几天,陈阿姨发现居民们在扔垃圾的时候有了很大变化。
 
“那些不会做垃圾分类的非常主动地来问‘这个该怎么扔呀’‘这个应该放哪个桶呀’之类的问题。这个(垃圾分类)是政府倡导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呀,现在居民素质还是可以的,不懂的都在问。”陈阿姨说,对于7月1日的到来,大家都有所准备。
 
一桶垃圾十块钱
 
彭新小区是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最大的社区,共有2700多户居民,社区内有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约有65位流动志愿者,每天早晚的垃圾投放时间都会有志愿者在投放点值班。
 
据陈阿姨介绍,小区内一天大概能产生十桶垃圾。志愿者每分好一桶垃圾,可以得到上海市闸北区绿化市容局支持的十块钱的补贴,一个季度给志愿者发放一次。做志愿者的第一个季度,陈阿姨就领到了203元,后面的每个季度也都是200元出头的样子。
 
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工作陈阿姨一做就是两年半,她在值班的日子里风雨无阻。被问到工作两年多的感受,陈阿姨反而有点羞涩地说:“嘿嘿,也没什么,就是看大家到点了拿着分好的垃圾来排队,我们在垃圾桶旁边能帮到别人觉得比较有成就感吧。”
 
2017年,小区里刚开始招募志愿者时,陈阿姨就去报名了,她表示,当时就想着垃圾问题很严重,“给垃圾分类是个好事情,我应该去做,而且作为党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而刚开始做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陈阿姨也并没有那么顺利,“哦哟,刚开始我也记不住的呀,后来经过培训,学了一些口诀背一背,再加上天天帮大家分,慢慢地就记住了。”
 
阿姨们”身后的机构
 
那么负责给陈阿姨培训的是谁呢?又是谁把小区里的居民召集起来发展成为志愿者?
 
记者经采访了解到,原来陈阿姨的背后是一个叫做“上海静安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芬环保”)的非营利机构。
 
爱芬环保正式成立于2012年,不过其垃圾分类工作从2009年就开始了,是垃圾分类入户实践的先行者之一,曾入选SEE基金会“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并于2013年7月接受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15万元的资助。
 
爱芬环保的核心业务就是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建设,并提供垃圾分类减量的培训、咨询和指导服务,提供垃圾分类减量的社区活动、体验和实践,进行垃圾分类与减量的公众传播和公众倡导。他们帮助不同类型的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的社区居民规模从上百户到几千户不等。
 
爱芬项目负责人朱金芳主管彭浦新村街道项目,她也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召集者、动员者,她告诉《公益时报》记者:“我们街道让我培养并强大三支队伍,宣讲团队、巡查团队和社区志愿者团队,主要是提升能力,强大自身,服务整个街道。”
 
而开头采访陈阿姨,她就是爱芬环保发展的社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在找到这些志愿者之前,朱金芳跟居委会组织居民开垃圾分类培训大会,参会人员有楼组长、党员等,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选出来有意愿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居民。
 
据朱金芳介绍,彭新小区2017年3月左右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非常大,2700户居民,其中30%左右的居民参加垃圾分类,能配合定点投放分类垃圾。
 
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宋慧表示,或许不怎么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人看到“30%”这个数据觉得并不高,但对比一下会发现,这些小区比不少国外的小区已经要好了。当然,小区平均水平和日本等垃圾分类成熟的社区对比还是有差距的。
 
据爱芬环保2018年年报显示,仅2018年,爱芬环保发展志愿服务640多人次,服务时间2122小时,累积覆盖309个小区,181200户居民。爱芬环保从成立至今,在垃圾领域累计投入1387万元,经其介入的社区,垃圾减量率在30%~70%之间(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量计算)。
 
小话筒
 
●网友丝瓜年代:
 
我住的小区里面都发生了很多因为垃圾分类的事情,居民和物业的矛盾。不过孩子接受度很高,我每次丢垃圾,都会提醒我,这应该放在什么颜色的垃圾桶。事是好事,但不要急功近利。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住户明女士:
 
垃圾分类在学校里接受程度还可以,外卖一般都是干湿分离再扔。年轻人大都学习了,所以自己也会分类,一般扔的时候旁边的协管员也会给你说,自助垃圾箱就像那种快递自助盒一样,上边会有屏幕告诉你怎么扔。
 
在上海,幼儿园小朋友基本的也都知道的,上海做垃圾分类的决心很大。
 
宣传很到位,不想接受都不行,360度无死角。地铁、中小学幼儿园、公交、高校,所有的事业单位或者社区都要学习,各种公众号,还有一部分电视节目,反正只要出行,大部分都能看到宣传页,朋友圈也是一大片。
 
●莘庄中祥哥德堡小区住户庞先生:
 
每次分类总是分不对,阿姨说再分不对跟她一起捡垃圾!吓得我每天开车把垃圾拿到小区外面丢。
 
●网友NGO1900千九:
 
虽然网上都在吐槽上海人民要被逼疯,但我从身边感受到,大家其实都很支持垃圾分类,因为这是让生活环境变好的机会,心里其实挺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