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抗震英雄”猝然离世 善款何去何从?
“抗震英雄”猝然离世 善款何去何从?

2014-07-0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闫冰


6月28日,抗震英雄沈远奎遗体告别仪式在绵阳市举行,数百人冒雨送他最后一程。

编者按:

“抗震英雄”和广西14岁男孩杨六斤的两个救助项目,成为六月里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来自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爱心为遭受不幸的家庭送去了温暖,同时,两个不同的案例都因事件的发展变化而面临着善款后续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的问题。

捐款的使用应尊重捐赠人的意愿,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公益慈善领域不成文的规则。救助对象的信息以热点事件的形式爆出,短时间内确实会吸引大量社会救助资源的汇聚,但这些救助对象往往也是因为其异于常人的际遇而使得后续发展变数频生。而这个时候,如何确保捐赠款项有效地使用,并对捐赠人负责,就成为了相关募捐发起人或公益组织的挑战。

“5·12抗震救灾英雄跌入沸水锅,全身90%以上烧烫伤,性命垂危,亟待救治!”24日,这样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酵。

25日上午,绵阳当地志愿者赴绵阳市人民医院对情况进行核实后,于当天17:00左右,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绵阳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当地的五家机构及志愿者成立绵阳紧急救助沈远奎行动民间大联盟,并开通腾讯乐捐及腾讯微信筹款通道进行筹款。截至6月26日上午9时30分“救助沈远奎行动”筹款平台已接收社会爱心善款233916.48元。

与此同时,25日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联合央视新闻、新浪微博微公益发起“昔日抗震英雄90%烫伤,急需援手”救助项目,截至6月26日11时58分项目结束,14个小时内共有7017人次爱心网友捐赠230073元。

加上捐到沈远奎妻子谢龙梅个人账户上的20余万元,短时间内,共有近70万元善款一点一滴汇聚而来,欲帮助沈远奎解决燃眉之急。

遗憾的是,6月26日凌晨,沈远奎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最终没能坚持下去。

随后,谢龙梅主动要求冻结其网上公布的个人捐款账户,善款的后续使用情况也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在这一场爱心救助中,媒体承担宣传倡导职责,新浪微公益、腾讯乐捐及微信搭建筹款平台,多家公益组织提供募款资质并具体执行,多方携手、有序合作,与以往诸多类似的救助事件相比,公益组织自身的成长十分明显。

然而,当受助人离去,善款的处理依然面临难题。如何充分尊重小额捐助者意愿,如何更好地分配资源让更多人受益,公益组织要走的路依然很长。

善款分配:

充分尊重双方意愿

这几天,各家基金会就爱心善款的使用事宜都在做紧张的商定,一方面与筹款平台沟通,另一方面与家属面对面地交流。“尊重捐赠人和受助者双方的意愿”及“公开透明”均是组织反复对记者强调的。但是这笔捐赠从1元到10000元不等,公益组织通过不同的募款平台,筹得46万余元的善款共来自超过15000位爱心网友。如何能充分尊重小额捐赠者的意愿,同时又能让受助人得到帮助,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6月26日凌晨,沈远奎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而遗憾离开。与此同时,腾讯乐捐、微信和新浪微公益两大筹款平台都在第一时间关闭了捐款通道,谢龙梅自己也冻结了接受捐赠的账号,并透过媒体表示“感谢大家的帮助,暂时不需要捐款了”,两家主要的执行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思源工程”也在26日陆续发布公告,并提供接受建议和退款的渠道。

这一系列举动迅速而有序。

新浪微博微公益运营经理张茹玮告诉记者,新浪微公益有一个信息通报功能,就是每当捐赠人捐过钱的项目有最新进展,系统就会自动将更新的信息给所有捐赠者一封私信,实时通报进度。

“在与沈远奎家属达成善款使用用途后,希望在微公益的帮助下给所有捐钱的网友发一封私信,并给予一个公开透明的交代。”“思源工程”副秘书长陶鸣对记者说。他认为,尊重捐赠人意愿、保证畅通的退款机制,是增加网友对组织信任和好感的方式之一,网友出于信任才会把钱捐给公益机构,如果当他不认同善款流向的时候,把钱退给他,这是对捐赠人的尊重。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6月27日公布了其善款使用流向:已将善款7万元汇至谢龙梅新开设的个人账户,专项用于谢龙梅因支付沈远奎生前住院期间的治疗费而借债7万元,余下款项的用途与筹集的用途发生变更,会向社会进行公示,征得捐赠人同意后再行实施。计划将其中“15万元用于沈远奎3岁孩子至18岁的抚养费”,其余善款根据谢龙梅本人意愿设立“沈远奎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具体实施细则会陆续与发起方及当事人进行沟通,并公示实施。

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负责人王毅在26日赶赴医院,她说,设立爱心基金的想法初衷是沈元奎妻子本人,“我们到现场之后她就主动表示:我收到了这么多钱,想把一部分用于帮助其他人。当时现场的人听到后都非常感动。”

受助人家属:

需要理解与时间

事件发生后,善款如何使用成为焦点问题。但一篇绵阳当地媒体的报道,也令很多人揪心:

“记者在病房见到谢龙梅时,她刚从银行冻结了之前媒体在网上公布的爱心捐款银行账户赶回,‘我刚把账户冻结了,就是让网友别再捐钱了,捐款大约有20多万!’谢龙梅双眼红肿,容颜憔悴,虽看似情绪稳定,但记者注意到她紧握衣角的双手一直微微颤抖,记者已不忍心再去打扰这个刚失去丈夫的女人。这时她的电话铃响起,谢龙梅接到一通来自媒体的电话后忽然情绪失控,泣不成声,‘我老公现在都还躺在殡仪馆,我都没得时间去管他,就一直在管这个钱的事!我现在难受得很,能不能稍后再说嘛!’”

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公益组织何时介入、如何提供更人性化的帮助,也是公益组织自身成长的关键。在突发状况发生后(如受助者离世、病情恶化等),不论是媒体还是公益组织的介入,都应适当放缓,公众给予爱心和关注的同时,也会给予理解,要给家属点时间。

“我们在送去爱心网友捐赠的3万元应急善款后,就对谢龙梅说,你先处理家里的事情,网友捐赠的善款将按照共同商议的方案全额拨付。”陶鸣说。

不同的捐赠平台和渠道,可能吸引的人群也是不同的。沈远奎的救助过程中,绵阳媒体公布的谢龙梅个人账号接受的捐赠款,公益组织并不会干涉具体使用。其他主要接受捐赠和负责执行的机构,也事先互相有所沟通协商。

王毅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与绵阳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当地的5家社会组织进行沟通,拿出其余善款使用计划。“救助全过程公益组织要充分尊重受援人的需求和情感,同时向捐赠人进行沟通。公益组织之间也要商量合作,将善款最有效地使用。”王毅说。

公益组织:

反思与成长

“在一个个受关注的热点事件当中,不管是对筹款平台还是公益组织、媒体来说,都是一场考验。”新浪微博微公益运营经理张茹玮对记者说,她也是曾经“小传旺事件”的亲历者,当时某公益组织就在事件后续的处理上受到了来自网络和媒体的质疑。“而现在,不论是捐赠者、网友还是受助者、公益组织,都理智和成熟了许多。”

“筹募过程公开透明、及时跟踪,还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筹款方案,比如这次我们和绵阳当地NGO合作就可以更便于实时了解情况。筹款结束后,快速按照预案拨付善款。”王毅介绍扶贫基金会的做法。

28日晚,在为沈远奎举行完遗体告别仪式后,谢龙梅给工作人员发来短信,除表示感谢外,也表示两家父母年迈、家境贫寒,希望能够在善款使用上照顾到老人。她说:“现在我爱人走了,我今后很长时间恐怕也没能力赡养他们。”

因此,“思源工程”制定的方案基本定为:“考虑双方老人的生活都很贫困,所以征求意见后,考虑把善款一次给到他家里。类似的救急难事件‘思源工程’也从来都不收取任何管理费。”陶鸣说。

不可否认,“抗震英雄”的救助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央视和绵阳地方媒体的报道分不开,也与他本身的特殊情况密切相关,但不论是微公益还是腾讯乐捐平台上,仍有大量的“救急难”案例期待被关注。

陶鸣坦言,社会焦点事件往往能得到很多的关注,但更多的日常救助项目往往被忽视,所以更需要全社会理性、均衡地救助更多困难群众。“特殊事件的筹款毕竟只是一种应急的爱心行动,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社会救助机制,才有助于解决社会更多的急难问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也表示:“对于民间日常救助,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及基金会,更要发掘民间的力量与爱心,我们愿意为民间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与更多的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一同携手,理性救助,合理实施。”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5月1日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也特别提到救急难和可持续的问题,并在第十章强调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事件回放>>>

沈远奎,云南昭通人,北川女婿。2007年入伍,服役于成都军区驻滇某部。2008年,在北川参与抗震救灾,并因此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绵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5·12抗震救灾”纪念章。

退伍后在绵阳市永兴镇菩提村创办了一家小型养殖场。6月18日晚9时许,沈远奎去打理当天还没有煮好的猪饲料。10多分钟后,妻子谢龙梅蓦然听到丈夫的惊叫,她跑到院子里看到沈远奎浑身通红,很多地方的皮肤已经爆裂,两只手血肉模糊,鲜红的血液顺着指尖往下流。从熬煮猪饲料的灶台到沈远奎站的地方有10多米远,在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印满鲜血的脚印。从留在现场的血迹,谢龙梅断定,沈远奎当时是在灶台附近的车上搬运潲水时,掉进已经煮沸的锅中。在他从锅里往外爬的过程中,大量的碎肉和血迹留在了灶面上。

6月18日晚11时许,沈远奎被送抵绵阳市人民医院。

公益时报记者 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