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小额信贷的中国式进程——声音
小额信贷的中国式进程——声音

2014-07-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声音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
普惠金融就该从基层做起

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都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是反传统的。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有很多,我想举个例子,比方说,在贷款方法方面,传统金融是拿着放大镜找问题,而微型金融是拿着放大镜找点。

在抵押技术方面,传统金融是要求良好的财务报表和抵押,而微型金融是注重的活材料和人的品质。微型金融是团体贷款,采取的是动态激励、分期还款、担保替代,人的品质好就是一种担保替代。而决策过程中,信贷员、客户经理起决定作用。

我们国家对小额贷款可以最早追溯到改革开放,一些公益组织和小额信贷开始尝试实施,当时在青海、云南、贵州都有。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正规金融开始介入小额信贷,其中以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联保小额贷款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汇集1.2万亿。

2005年我们继续探索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及以后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标志着商业性模式的发展。2005年以后,我们发现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介入微型金融,微型金融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比如哈尔滨商业银行、包头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

去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要求增强小微金融服务。11月份,中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实际上,对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定位,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要丰富金融市场的层次,还有市场产品,不能脱离来讲。

在国际上,小额信贷这两年也特别受到重视。今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G20工商峰会上我是中方的代表,可以看到国际上的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全世界对发展普惠金融已经达成共识,并列出路线图和时间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敦促各国推动普惠金融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为所有工作年龄的成人普及金融服务。就是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应该享受金融服务。

我一直在思考,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要界定普惠金融的概念和范围,反对普惠金融广泛化,不能干什么都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可以理解为“普之城乡、惠之民众”,要使金融服务对象切切实实地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和机会,并不是你非要给他贷款,有些人给他贷款改变不了,就不能给他贷款,不能说金融包打天下。这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要正确衡量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缺什么补什么,不能一哄而上。发展普惠金融应当从基层做起,从机构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再到机制和体制创新。

我认为目前最主要是正规金融如何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应该尽快出台顶层设计指导意见之类,并不一定非常详细,这样大家有规可依。

(闫冰/整理)

声音2 原“我开网”中国运营总监张圣:
p2p模式的尝试与反思

在“我开网”工作时,张圣要经常挨家走访客户



就小额信贷来讲,类似已经关闭的“齐放网”的模式不是特别地可持续。因为借贷者是学生,学生没有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随时产生现金,可以还钱。针对学生,就需要更长的还款期。“我开”也曾想染指这方面的业务,不过后来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认为对现金流的要求比较高。

关于“我开”

“我开”是从2007年9月份建立,一直到2012年5月份关闭,中间经历了差不多5年。正式的业务运营是3年半,从2008年的9月份,所有的线上捐款开始。受制于外币的管制,也受制于我们当时选择的捐款市场是除中国外的所有地方,“我开网”是纯捐款模式,捐款币种是美元。小额信贷的过程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抽出来就能抽出来的。所以也是受制于小额信贷这种特征,我们当时选择了捐款的性质。

在三年半的运营期间,我开网帮助了900多名借款人,总共捐款笔数是1500多笔,捐了300多万。2012年4月决定关闭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董事会决定,内部统一后,走关闭流程。5月在网站上公布CEO公开信,业务停止时间是5月31日。

我们把CEO的公开信发给了所有的捐款者,并且我们留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在“我开”,每三个月,受资助人会给资助人发一封邮件,由我们系统准备的,可以看到他家庭和生产的状况,拉近双方的距离。

小额信贷运营的最关键的指标是,它怎么把风险分散,降低风险。这种风险有两种办法去解决。一种是把盘做大,这样显得我风险很小;第二种是盘子虽然不大,但是我每一笔钱都要完完全全地追踪它的来源、它的去向、还了多少或为什么不还。

从国家的规章制度上来讲,个人也好、非金融类公司也好,都不能进行公开的募集资金,无论是捐款还是贷款。

风险如何管控

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风险控制的问题。如何控制风险是大多数这类平台都会遇到的问题。纯做线上的平台根本没有风险控制,拿线上当幌子却主推线下的平台是打政策的擦边球,线上和线下一起抓的平台则容易遇到运营成本和管理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问题。针对风险,有的平台会做假数据,有的平台会稀释数据。

总而言之,一个是分母,一个是分子,如果不能在分子的“坏账率”上做文章,那就在分母的“总贷款额”上做文章。比如选择“拆分借贷标的方式,拆分风险预期”,比如选择“急速扩张总借贷池,然后使得坏账率看起来很小”等。

也许选择“垒大户”等方式也可以让风险看起来“小”很多,但终究是一笔糊涂账,到头来不是员工被客户绑架、就是公司被员工绑架。等没有足够资金进入到这个贷款循环中,P2P平台先前埋伏的大坑就会突然出现。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大环境的问题,如P2P公司的运营牌照问题、金融牌照问题、个人征信系统联网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也妨碍着P2P小贷平台走向更正规的发展之路。

凡接近公益者,必将透明而自律。在追求利润与公益方面,需要一碗水端平。

金融本来是一个逐利的工具,但搭上公益的列车,其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放在前排。从小了说,自省;往大了说,同省。有责任的网络金融公益平台,要在解决自身公开、透明、有责任等问题的前提下(这关乎于商业机密、风险管理等因素,其往往与透明公开相违背),帮助合作机构或者同业机构共同进步,才是一个优异的公益金融平台。倘若连捐款人(或者出资人)的正常情绪和要求都无法满足的话,这样的平台是愧对于被称作公益平台的。它所做的事情,也只不过是从一群有激情于公益的人手中套走了很多向往与支持,但却最终伤了这群人、伤了自己、伤了公益。

公益时报记者 高文兴

声音3 花旗中国企业公民总监刘玲子:
领军机构能带动行业

花旗中国目前创立的4家贷款公司,从业务方面对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受“花旗微型创业奖”委托在咸阳调研小额贷款工作。



花旗支持全球小额信贷发展有30年的经验,在全球的投入光资金就1500万元以上,在中国,从2001年开始把小额信贷行业概念带到中国市场,从最开始与孟加拉格莱珉基金会的合作到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的花旗银行创业奖,到今年已经十年了。

我们作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国际性的银行,非常关注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小额信贷进行大力支持和合作。我们在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比如中和农信。

我们希望通过能力建设推动更多的公益小额信贷机构,借助自身国际性机构的优势,在全球了解到小额信贷行业的成功经验和支持过的失败的经验。我们的做法是希望能把国际上小额信贷的专家对小额信贷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的研讨会,支持小额信贷机构管理者走出去,看一下其他的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措施,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把国外好的经验带进来,促进中国小额信贷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对于小贷机构内部环境方面,我的观察是三点:

第一,和这个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人的使命感、宗旨,公司的使命感、宗旨不是写在纸上放着非常漂亮的,而是随着业务的增长、机构年龄的增长,真正的使命感是不是以公益为核心的,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不但是小额信贷行业,整个公益行业都会有很多人认为,因为我是做好事儿所以其他管理都放在其次,但实际上不论你是以商业为目的还是以公益为目的,管理模式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商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公益有不同的目标,所以首先想的应该是怎么持续,尤其在中国。比如从2011年开始,欧盟以及其他国际捐赠方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得够好了,不再需要外部大的援助项目,所以陆续有撤出。在这种未来的趋势下,怎么样让你的机构先活下来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提高草根性小额信贷公司自身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儿,一些做得比较好的领军机构,除了自身蓬勃发展、客户的发展、不良贷款率越来越少,也要想怎么样影响到更多的兄弟姐妹们,尤其是公益性的小额信贷机构。

(闫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