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信息无障碍测试:为盲人驱散网络时代的漠视
信息无障碍测试:为盲人驱散网络时代的漠视

2014-10-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盲人IT工程师用“听”来工作

盲人IT工程师在测试有声软件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

左手扶在前者肩上,右手尝试周边环境,继续向前,先摸到椅子的背部顺着坐下,感知桌上货币面值——这是一场由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携手腾讯电脑管家举办的“我是你的眼”的公益体验活动,体验者们带上眼罩正在黑暗中寻找着目标。

就在体验活动的旁边,还有近十个人正在围绕一个页面为什么会被听读软件读成“null”而争执不下,他们交流的是各自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异常信息。倘若仔细观察,他们眼神并没有“交集”,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盲人IT工程师”。

“盲人IT工程师”每天都从事着类似于“大家来找茬”游戏的工作:以盲人的视角寻找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软件中的“BUG”(错误),帮助进行信息无障碍优化设计;同时也要将盲人朋友使用视障软件的问题反映给互联网公司。他们俨然成了互联网企业的“找茬者”和盲人朋友权益的“代言者”。

在深圳市一家NGO机构“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里,就有这样4个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的“盲人IT工程师”,他们已经工作了数月之久。

游走在“找茬者”和“代言者”双重角色中的“盲人IT工程师”正在成为中国信息无障碍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成为“盲人IT工程师”

见到蔡勇斌时,他正和他的几位小伙伴们坐在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会议室里,与腾讯电脑管家的工程师探讨网络技术。虽然他们更多的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信息,但谈起网络技术还是相当专业的。

这个来自广东东莞的小伙子,在儿时的一次事故中双眼致盲,生活异常艰辛。13岁入学后,仅上了4年学校。

开始触网时,蔡勇斌听到的只是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咳嗽(有好友上线)”和“滴滴滴(有消息发来)”的声音。对这两个声音的敏感使得他对互联网产生了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蔡勇斌很快有了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当时并不太精通电脑的蔡勇斌对电脑的热度大大超过电脑的“承受能力”,时常以宕机来结束一天的工作。此时重装系统无疑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但由于无法看见屏幕消息,使重装系统变得十分困难。

“光盘放进去,通过听光驱旋转速度快慢来判断装机是否成功。光驱旋转速度越快声音越大,停止不转了就没有声音,初步判断已经装好了。”蔡勇斌说。

正是凭着这种“听电脑光驱转速”的韧劲,蔡勇斌的IT技术有了很大长进,但长期这种“自娱自乐”显然不能满足他对电脑技术的“嗜好”。

与蔡勇斌有着同样电脑技术热情的还有河南许昌90后男孩王孟琦,16岁那年王孟琦因患重度眼疾而致盲,但性格坚毅的他凭借自身努力考上了大学推拿专业,但通常这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基本都为按摩医生和钢琴调音师,王孟琦总想尝试改变下自己的就业方向。

“如果没有来这里,现在我可能已经是一名盲人按摩医生,除了干这个我还能干什么?”王孟琦说。

2014年1月17日的一则招聘启事,让他俩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深圳市无障碍信息研究会(简称“研究会”)当天在残疾人聚焦的网络社区发出了一则招聘启示,对象为“全职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招募信息发出不久,很快从全国涌来了近40人的应聘者的资料,经过测评后,最终蔡勇斌、王孟琦、黄振平等3人被招至麾下。

在这里他们除了IT专业技术得到提升之外,也和普通人一样开启了别样的“自我”生活。

3名视障者成为视障信息工程师的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更多视障者IT爱好者加盟意愿,就在前不久第4名视障者和2名视障软件的客服代表也加入到研究会。

目前,已拥有4名视障软件工程师和2名视障客户服务人员的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团队正在从事国内互联网企业进行盲人软件的测试工作。

“这种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不亚于其他考试,既然是招聘我们就会有一定门槛,不会因为视盲者而特殊,但也不会设得太高,具有一定互联网软件基础最好,更多我们还要测试应聘者非专业方面的能力使其能满足岗位要求。”研究会工作人员说。

和正常人一样进入市场拼杀

每天在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软件中找“BUG”成为这些视障信息工程师的工作目标。

研究会为他们定的工作目标是每天找出20个“BUG”,但这个团队每天都会超量完成。

对于软件性能测试,编写相应脚本运行、页面响应时间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对方能否接受等等,这些在一般人听起来都不简单的内容,盲人IT工程师却要用耳朵来完成。独立做完测评、撰写报告、修改、再测试、再写报告,重复此项工序多次,一个产品的信息化无障碍测试,少则需要一两周,多则会花上整月。

不算繁重但有些复杂的工作使得今年刚来这里的王孟琦为能不能很好地适应这里的节奏有些担心,但随后他觉得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研究会为每一名视障软件工程师都设立了床位,并有专职人员照顾,避免在外租住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和麻烦。

“对招募岗位有所要求,一是希望能够满足岗位自身需要,二是希望让视障从业者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竞聘条件,并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梁振宇对《公益时报》记者说。

开辟就业通道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够让就业者生活得更有尊严是研究会招募的初衷。与一些机构的支持型就业和庇护型就业不同,盲人软件工程师接到的订单和正常人一样要进入到市场拼杀。

“与其他机构在市场上接订单一样,我们的团队也要拿出一些解决方案参与市场竞标,采购方和竞争对手不会因为你是盲人群体就额外照顾,反之,我们是用实力赢得了机会。”梁振宇说。

就在今年年初,研究会的盲人IT工程师团队参与市场竞争拿到腾讯公司电脑管家的软件测试项目,同时还有搜狗拼音、阿里巴巴等企业与其达成合作意向。

“信息无障碍互联网产品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修正的空间,希望跟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能帮助互联网公司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同时也能够引起更多公众对视障人士的关注。”腾讯电脑管家高级产品经理孙吉羽说。

期待更多政策推进

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推进信息无障碍的工作,但梁振宇觉得中国在信息无障碍政策方面还亟需加强。

“国外通过立法来保护视障人士的权利已经很普遍,企业在研发出品一款针对公众使用软件后,如该软件商因成本等因素未作信息无障碍处理就可以适用于相关法规对企业进行处罚,如由于遗忘等因素未作就需要在产品出厂后期进行补入,在产品中一定要体现信息无障碍。”梁振宇说。

很多发达国家早已通过立法来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的权益,使其在残障或退休后能继续工作,通过信息无障碍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弱化对政府和家庭依赖。

1990年,《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第508节开创了全球信息无障碍立法工作的先河。

2008年5月3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成为要求缔约国遵守的国际公法,专注于残疾人权利,这标志着对于残疾的理解从健康或社会福利问题演变为人权问题。

政策的滞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谈到这一点,在研究会和蔡勇斌、王孟琦并肩作战数月的“战友”黄振平从实操上给出了例证。

“软件的可视化程度越大,对读屏软件的障碍就越大,读图现在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基于XP架构做的读屏软件,在win7上勉强可用下,但win8就不行了,如果开发者觉得更新或优化需要花费成本不进行优化,又没有政策约束,那么视障者就无法使用该软件,从而失去公平享用的机会。”黄振平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11月11日,由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及腾讯倡导发起,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微软(中国)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这一联盟将致力于推进中国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无障碍化,加速中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程,使每个人都能够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功能。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