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9·9公益日”,尚未盖棺定论,何不静候?
“9·9公益日”,尚未盖棺定论,何不静候?

2015-09-0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菅宇正



最近公益界小伙伴的朋友圈被一个叫“9·9公益日”的活动刷爆了,各大公益组织疯狂刷屏。

“9·9公益日”到底是什么?

主办方腾讯给出的活动解释:“9·9公益日”即是在2015年9月9日由腾讯公司发起,联合全球数十家知名企业、上百个NGO组织,以及中国最顶尖的创意机构一起打造的中国有史以来首个“全民公益日”。

本次公益日的活动主题为“一起爱”,旨在用社交化劝募等创新手段,以轻松互动的形式,发动全国数亿热爱公益的网民进行移动互联网捐款,预计将成为全国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公益行动。

活动邀请了国内外众多公益项目参与,涉及环保、救助、关爱等各个公益类别,如“免费午餐”、“6平方米森林的起点”、“乡村快乐体育课”等。

此外,还有数十家全球知名品牌加入“9·9公益日”行动,其中包括肯德基、国美、联合利华、顺丰速运、有范儿、京东、可口可乐等,这些知名品牌也将利用自己强大的营销渠道(线上及线下)助力“9·9公益日”。

活动当天还推出了由17家全球顶尖创意机构策划的17个公益项目创意活动,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唤起普通民众参与公益的热情。

由腾讯发起的一个倡导全民参与的公益日活动,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公益组织争相加入呢?为什么如此火爆呢?

顺应公益发展潮流

曾经在采访一位知名公募基金会理事长时,他说:“国内基金会的发展趋势,第一就是管办分离,基金会今后的发展要靠自身,而政府的主要职能则是政策引导,无论是公募基金会还是私募基金会,看的就是各自公益项目是否能够吸引公众,说到底也就是看基金会的创新能力,而不再像以往跟风;第二便是从操作型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的转变,更多的职能是募集善款资助民间优质公益项目。”这两点也表明了未来各公益基金会拼的就是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募款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其募捐能力呢?

互联网募捐平台以其得天独厚的广泛、迅速、便捷的优势,成了不二之选,腾讯乐捐、新浪微公益等募捐平台以及路人甲等手机募捐APP软件已经较为成熟,在这样的时机加入线上募捐行列,不早不晚,刚刚好。

发挥募款平台优势

说起腾讯,应该所有人都不陌生,成立于1998年的腾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运营和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15年第二季度末,腾讯旗下QQ的活跃用户达到8.43亿;而微信的活跃用户数也已经达到6亿,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移动社交平台。

这些受众和“9·9公益日”有什么关系呢?

那就要说起腾讯在公益领域的发展。腾讯在2007年6月26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公益基金会,起始资金2000多万,开展公益活动涉及救灾、扶贫、教育、环保等等。

而腾讯公益基金会依托腾讯互联网优势,其成立的腾讯公益网实现了公益慈善事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包括青基会、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众多知名公益组织在该平台发起募捐,截至9月6日,共有来自全国的36,421,234名爱心人士通过腾讯公益网累计捐赠善款511,981,814元人民币。

深度依托其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公益与庞大的受众群体结合,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公益组织愿意加入,在如此庞大的互联网平台上展示自己,谁都愿意!

你筹款 我给钱

但是单单以上两条,也不见得会让向来稳健的公益组织如此疯狂,相互“厮杀”。那么我们就来聊聊钱的事情,试问哪个公益组织生存、运营、做项目不需要钱吗?相反,每个公益组织都需要钱,非常需要!

我们来看腾讯给出的“9·9公益日”的“1:1配比”游戏规则:9月7日00:00—9月9日24:00,面向腾讯公益平台所有在筹公益项目,网友捐1元,腾讯慈善基金会匹配捐1元,总额可达几千万,单个公益项目最高配捐999万。

但需注意的是,有目标金额的公益项目,当已筹金额加上配捐金额达到目标额,即停止募款。比如,目标100元,筹到50元,腾讯配捐50元,筹到100元则停止募款;无目标金额的公益项目,筹1元,腾讯基金会匹配1元。

而在活动时间内,匹配金额将实时同步在腾讯公益项目的微信端页面,匹配金额实时计入该项目总金额进度中;匹配完毕,会实时显示在微信端页面,方便公众查看。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公益组织规定时间内在腾讯公益平台募捐到多少钱,腾讯慈善基金会就再给基金会同等额度的善款。

网友的每一笔善款,都直接进入公募机构账户;腾讯基金会的匹配金额,也将在“9·9公益日”活动后30-60个工作日内(紧急项目会适当申请优先)和公募机构签订捐赠合同并定向捐赠给公募机构,再由公募机构拨付给各个公益项目的执行方。

争议与支持并存

而对于各公益组织因“9·9公益日”而在朋友圈内为自己的募捐项目疯狂刷屏的时候,不同的声音开始冒出来:

有人反对公益组织扎堆进行如此大范围、高密度、集中式的募捐,认为如此行径就是一种“要挟”,对公众而言就是强盗行为,过度消耗公众的善心,换取短期的资金,是与公益领域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常态化捐赠”相背离的。很多公益组织所发起的募捐项目根本不在其所专注的公益领域,显得不伦不类,对于项目介绍浮于表面,这是公益组织急功近利,倒退的表现。

有反对,自然有支持,支持者认为如今的公益组织“不众筹,无出路”。由以往“先有钱,再有项目”到如今“先有项目,再有资金”的公益组织模式转变,公益组织开始服务于需求者,这是一大进步。在确立项目后,众筹自然提上日程,“不杀熟,焉杀生”,所有的业务,都是由近及远的过程,如果你在朋友圈里都不敢说,你在微博里就更不敢说了。如果你在亲人面前都不敢诉说公益真理,不敢诉说公益梦想,那么你如何让陌生人信任你、支持你?更何况,募捐是最好的传播和倡导,每一次的诉说,都是一次良好的交流和修缮。而举办“9·9公益日”这样的活动,正是能够激发更多的公益组织加入到“互联网众筹”行列当中,传播公益理念。

当下,活动正在进行中,现在我们谈孰是孰非为时过早。既然是面向公众公开发起募捐,何不等到9号活动结束,结果公之于众之时,我们再来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话俗理不俗。谁都不是傻子,是支持,是反对,自会有分晓,在此之前,我们何不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观点

我对朋友圈募捐有看法

韦栋 势成非营利组织风险管理中心

这两天朋友圈筹款的现象,我觉得有几点是需要警惕的。

1.为了钱,公益机构也可以没有底线。劝募是一个专业性的活动,有人说需要让一些公益机构有筹款的体验,至少可以积累一点经验。但是这种体验,不是意味着要以舍弃机构的愿景与使命为代价,即使没有愿景也没啥使命,更没有理由舍弃基本的公民素养为代价,靠要挟、绑架他人,反复在一些公共群空间里募捐,只要给捐钱,就觉得他是好人,不捐的就是另一种形象。这种体验不要也罢,一旦这种劝募习以为常,恐怕贵圈沦落得都不及红灯区了。

2.项目描述浮于表面,玩的就是肤浅。虽然社会大众的同情心需要持续性的鼓励,但是公益机构把项目描述之肤浅当作对国情深切理解的机智性把握而沾沾自喜,窃以为此类筹款机构实为公益之贼也。公益不去探讨解决社会问题之根源,只把筹款、项目执行当狂欢,十年二十年,又有什么意义?公益机构还都想着让自己的机构基业长青,成为百年老店吗?

3.急功近利,坐享其成的快消式劝募。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公益也被吹嘘成让公益插上了翅膀,可如果发动机不行,都飞不出朋友圈,你再有翅膀又有多大用?微商从朋友圈下手,传销更是从亲人下手的,莫让自己的善,成为朋友圈的负担。优秀的劝募,总是体贴地帮助捐赠人更大化地践行公益,反馈成效。而这种体贴,不是用朋友圈的刷屏体现的。

4.众多的基金会因钱丧志,不伦不类。在这一波募捐狂欢的背后,是基金会劝募角色功能的退化。这几年基金会劝募方面都没有啥新鲜的亮点,冰桶是从美国来的,徒步、跑步、越野啥的,都是模仿乐施会毅行的变种,国内基金会劝募真有点被阉割了一样,没啥变化,也难怪会有1:1搅动了这一摊死水。说基金会不伦不类,都自己忙着自己的项目了,哪有统观天下的视角,担当天下兴亡的责任?

总之,散财有道,聚财更要有方,不能因为过多强调了花钱,而又忽略了劝募。深圳社会组织45家机构只有2家审计报告合格的状况,不知是否会发生在今天这么多劝募机构的身上?

朋友圈筹资,还是悠着点吧

杜兴强 江西公益人

过去的一周时间里,腾讯公益“9·9公益筹款日”活动让中国公益界沸腾了,这种“点对点”式的小额随手捐的筹款形式似乎成了一种现象,准确说,应该是一种新的趋势。

从新浪微公益到腾讯乐捐,互联网公益模式的兴起给中国公益组织带来了新的筹资渠道与方式,社交化、透明化、筹资+传播的组织形式,让民间公益组织看到了希望与曙光。谈及公众小额筹款运作,我觉得免费午餐当属代表性项目了,捐赠3元钱就可以让乡村学校的孩子吃上一顿午饭,据免费午餐财务资料显示,2014年筹款收入中个人小额捐赠占比67%,创造了公益记录。

依靠微信群、朋友圈发起的腾讯乐捐平台,无疑让小额筹资变得更方便、更透明,这种强关系式的劝募渠道似乎让公益组织的信任度有所增加了,从信任个人推及信任他所在的组织或项目。

凡事过犹不及,朋友圈还有个杀手——微商,也是从朋友圈的熟人下手的,圈内称“杀熟”。就个人来讲,我从不反对通过朋友圈筹资,但集团化、集中式、频繁性的微信筹资无疑是朋友圈的一场“浩劫”,似乎违背了我们一直所倡导的捐赠自愿原则,捐与不捐,都可能会让心情纠结,有些磨叽了,频繁地刷屏也必定会带来负面效应。

这次腾讯乐捐“9·9筹款日”对于民间公益组织是机会,也是危机,朋友圈筹资,还是悠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