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社会工作: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的重要推手
社会工作: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的重要推手

2015-11-0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新闻编辑部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也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我国的社会工作,从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至今,已近30年。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的优势被逐渐发现。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进而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事实上,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国家职业制度建设始于2006年:人事部、民政部出台文件为我国社会工作者建立了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至今尚不足十年。因此在社会治理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路与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职业化建设颇具规模

时至今日,社会工作呈提速、全面发展趋势,从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到专业人才和组织平台的培育和建设,都有许多突出的亮点,令人鼓舞。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分别有310所高校、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和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专科和硕士学生,每年毕业近3万人。今年,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合办的社会工作学院也正式招生。截至2014年,全国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达15.9万人,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40万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一如既往开展的“中国十大社工事件”“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和“中国最美社工”等评选工作,也有效提高着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热情。

同时,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不断拓宽,行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域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成立24个省级、97个地市级和168个县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开发设置了11.39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共扶持培育了3522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前沿城市发展亮点

作为首都,北京坚持实施“四大工程”,提升社工人才素质,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4年,北京市持证社会工作者总数已达1.5万人,居全国第一,每年还通过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购买500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参训率达到100%,并继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网上培养社工人才的做法。

在上海,这个“内地当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发祥地”,社会工作则发展出了一套当地的“上海模式”,“政府社会协同合作、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其最核心的特点。经20年的努力,全市具有各类社工职业资质的人数已近1.4万人,优秀社工机构、项目不断涌现,浦东新区和杨浦区更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

而作为改革开发的“试验田”,深圳市通过锐意创新,也将社会工作打造成了社会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本土督导全覆盖,每万人即拥有专业社工服务人数超3名,其影响力和服务输出已超出了珠三角。作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深圳为全国社工发展提供着“深圳经验”。

建设路上的待解难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必然也少不了遇到困难。

从行业组织来看,存在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太平衡的问题,与现今快速壮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相比不甚匹配。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缓慢,需要从提高对发展社会工作行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和政策方面入手,积极努力推进工作的开展。

从社工机构来看,大部分较多地依赖政府购买服务,机构经费来源单一,机构服务差异化较低。即使在社会工作走在前沿的省份,公众识别度高的社工机构品牌还非常有限。社工机构若要打开社会筹资渠道,寻得可持续发展的“活水”,形成社会领域资金和项目服务之间的公益链条,则需要朝品牌化的方向努力,

从社工人才来看,虽然北上广等大城市社工人才储备量不断上涨,但专业人才需求量突出,专业毕业生流失比率较大。社工岗位的薪水不具吸引力仍是不争的事实,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普通人群对社工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

时代赋予的新机遇

虽然诸多险阻,但当下的新形势赋予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一次巨大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去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第一次将社会工作写入国家法规;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这是社会工作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眼下,《慈善法》草案正在征集修改意见,其中也闪烁着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的讯号……

在这些机遇的呼唤下,在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和专业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的政策环境和政府领导与支持力度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凸显,社会工作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