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政策法规 > 民政部推进政务公开 建立多项社会组织信息查询通道
民政部推进政务公开 建立多项社会组织信息查询通道

2016-05-2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2016年5月18日,民政部发布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其中多项公开内容涉及社会组织,公众查询社会组织信息将更为便捷。

信用信息公示公开

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制定和实施社会组织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慈善、婚姻、收养、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业务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以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各单位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形成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机制。

积极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公示、公开相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

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

对全国性社会组织违法行为、违法编制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行为、民政部许可的养老机构违法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信息予以公开,主动公开被处罚当事人名称、主要违法事实和处罚种类、依据,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对于在民政部门户网站公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同步推送“信用中国”网站公开。

推动便民信息查询系统开发

依托已建的社会组织管理、灾害救助管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养老服务、全国婚姻登记、志愿服务、国家人口库(民政部分)等信息系统和正在立项建设的金民工程一期、国家法人库(民政部分)项目等,整合相关业务信息资源,在加强现有各系统应用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便民信息查询系统,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基本情况、信用记录以及其他民政有关信息提供支持。

全面推进民政业务信息公开

实现民政综合信息数据公开常态化,定期公开民政统计月报、季报数据,及时公开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相关规划文本;

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基本数据发布工作,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人数,保障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情况,以及医疗救助对象人次数、资助参保参合和直接救助资金支出等情况;

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组织网建设,依法公开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年检信息;

做好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公开,定期发布全国核定灾情、救灾工作进展、救灾资金物资调拨使用等情况;

对行政区划调整、地名命名更名、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等事项做好公开,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宣传工作;

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公开,加强对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落实信息、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试点信息的公开力度;

落实慈善事业发展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慈善信托备案事项、检查评估结果等信息。

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

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格式要求,公开部门预算决算整体情况,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落实福利彩票公益金公开制度,公开部本级彩票公益金的全年总体额度、使用规模、资助项目、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等;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在民政部网站和政府采购信息指定媒体发布招投标信息,及时公开招标、中标公告与采购结果,推动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

紧扣2016年民政政策创制项目,利用节日、公益性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安排政策宣讲,组织第三方专家学者解读政策、阐释政策,对政策出台背景、具体要点、配套措施进行全面介绍,并设计由消息推送、案例剖析、延伸链接、媒体视点、专家评论、受众感言等构成的“组合拳”式报道方案,展开广度、提升高度、挖掘深度,全面提高民政政策的社会知晓率和民政对象对相关政策的认知度。

加大多平台联动公开力度

充分发挥民政部门户网站平台作用,注重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信息,针对社会热点和业务工作重点,及时梳理、汇总相关信息,规范信息上网审核流程,运用多种新形式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专题和信息,并确保部长信箱、留言咨询、网上信访、信息公开在线申请平台等渠道畅通;

用好用活政务微博微信,入驻主流新闻媒体客户端,打造移动互联网上的民政新闻门户,支持和推动民政报刊进军新兴媒体,加快报网融合、刊网融合,切实为信息全面公开提供支撑;

发挥部机关各部门专业网站、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中国减灾微信公众号、自然灾害灾情手机报等部门特色宣传渠道和阵地作用,整合资源规模优势,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以新闻发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继续完善例行新闻发布、应急新闻发布和日常新闻发布相结合的新闻发布制度,推进信息发布常态化、规范化;

积极参加国务院重大政策例行媒体吹风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等重大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定期向媒体记者通报重点工作计划和进展情况,并协调安排媒体记者参与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新政策调研,为媒体记者宣传报道民政工作创造条件;

拓展新闻宣传发布形式,合理安排领导干部通过撰写署名文章、参与访谈节目等方式,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并注重发挥好专业机构、专家学者阐释政策、解疑释惑的积极作用。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