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关于如何高效组织慈善活动 的思考(上)
关于如何高效组织慈善活动 的思考(上)

2016-05-1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范笑天

慈善活动是形形色色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有其特殊性,要把握住这种特殊性,拓展思路、精心策划、全力落实,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才能建构起良好的机制,实现事业目标,推进事业发展。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好公益慈善活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化

可以直接诉诸救助对象或诉诸资助者本身。根据慈善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区分出不同的活动诉诸对象。

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周期性(日捐或月捐、年捐)。许多慈善活动以劝捐为直接目的,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在街头募捐、定向募捐,一些小额捐助可以采取日捐或月捐方式,从而将慈善活动日常化,形成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可以专题性的,也可以一般性的(扶贫救困,或地区性)。大部分慈善活动都是专题性的,围绕着特定的项目劝捐;也可以举办一些一般性议题的慈善活动,比如,为特定地区的生态建设进行劝捐,善款可用在绿化、濒危动物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

可以独立性的,也可以与其他活动进行捆绑(如重大庆典、文体活动)。一些有助于慈善事业的商业活动,与慈善活动打包进行,以体现给救助者适当的经济回报;一些重要庆典的系列活动中,也可以将慈善活动打包在内,形成相互良性影响,造成更强大的声势。

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中外慈善机构联手)。目前,因为政策约束,中外慈善机构的联合活动在国内开展得很稀少,没有形成应该有的协同效应。

注重参与者体验

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是,不但注重慈善活动产生的效果(比如达成善款募集目标),更注重慈善活动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并采取各种方法来优化这种体验,将其提升到更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境界,也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捐资人体验。根据不同捐资人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慈善活动方案,根据时间、地点、主题、场合等变化,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慈善活动本身就能得到快乐、满足,实现自我价值。

志愿者体验。以特定方式来满足志愿者的合理需求,尤其在慈善活动组织的规范、精细方面要下功夫,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活动参与者体验。通过慈善活动现场提高参与度、灵活参与方式来做到这一点,让参与者形成真正的参与感。

其他相关人群的体验。在慈善活动策划时,要充分注意这种需求,不能因为追求宣传效果而牺牲受惠者的自尊或其他合理需求。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关照受惠者的体验。

社会观感。不以单一模式来对待慈善活动社会影响力问题。对社会观感,要进行区分,要定出几条底线,决不能突破:一、不将慈善活动变成为某种变味的炫富、炫个人声望的场所;二、不将慈善活动变成为富人对受惠者居高临下的恩赐表演;三、不将慈善活动染有过多商业意味;四、不将慈善活动变成为一种变相强制捐资行为。

活动焦点的宣传

注重全媒体的现场宣传、报道。许多慈善活动的现场报道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但是,灵活性不够。比如,一些电视直播缺少整体场面的策划,应该发挥全媒体优势,不但在现场宣传方面,还要在事后特定时段上,都要动用全媒体手段,将慈善活动的积极效应发挥到极致,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

鼓励参与者自媒体扩散。要采取各种方式来鼓励所有参与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扩散慈善活动的影响力,并借此引导为一个舆论热点,引发更多的关注与参与议论,形成积极的导向。

强化重点人群的注意力的吸引。要采取各种方法,接近重点人群,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不仅是捐资,而且是多样的参与,要将慈善活动的宗旨、目标、任务、方法以及积极效应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传达给重点人群。

打入重点领域或场所(电视、报刊、电影院、闹市、社交中心)。慈善活动的宣传要适时适地找到渗透点,摸清传播规律,实现高效率的宣传效果,把一些重点领域或场所变成宣传的平台。

探索捐资人回报的多样化渠道。捐资人参加公益活动求得某种程度的回报,是一种合理要求。以合适方式满足这种要求,是公益活动策划与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单一、固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中国儿童罕见病救助基金秘书长

范笑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