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从办公室看中国民间公益的气场
从办公室看中国民间公益的气场

2017-08-0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刘选国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

刘选国/文

最近拜访了三个民间慈善组织的办公场所——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注:现已改称“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和深圳古村之友,切身感受到随着人才、新技术和慈善资本的注入,以及制度建设释放的活力,民间公益的发展加快,一代民间公益新锐和新生代组织在成长、成熟,从办公室即感受得到他们正在生长的巨大气场。

灵山慈善基金会是由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和无锡市祥符禅寺发起,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公募基金会。近年因其成功应用移动互联技术,依托腾讯、阿里、蚂蚁金服等互联网筹款平台,开展联合劝募和“为爱行走”活动,开始具有全国影响力,他们还联合扶贫基金会走出国门,在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泰国等国开展民间公益援外。查他们年报,2015年筹款五千多万元,2016年六千多万元,其中2016年通过腾讯的募款就有一千多万元,设立的专项基金也有十几个,且个人捐款占比70%以上。一个总部设在地级市的基金会业绩如此,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灵山基金会办公场所位于无锡梁溪区通扬南路的一个写字楼的23层,一出电梯,过道的幕墙上用中英文写着:在路上,遇见自己。这应当是他们的使命或价值主张,有些禅意,还有些诗情。办公室装饰简洁,虽坐席拥挤,但色调明亮,基本没有佛教的痕迹。尤其是留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空间作为图书阅览室,一个长条木桌,围着一排高脚凳,周边是几个大书柜,摆满了图书,一下子让这个办公场所有了青春的潇洒和文化的品位。

我探访时正好他们在举办读书分享会,长条桌前绕坐的都是一色的年轻面孔,正在认真听一位年轻女孩子的读书分享。据秘书长王文介绍,他们每个周末都有读书分享会,这是笔者在自己单位想推动几次而没有完成的事。灵山基金会员工队伍已有三十多人,加上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和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共有五十多人,规模不比北京的一些中字头基金会小。而他们致力于社会创新、国际援助、促进行业和社区发展等愿景,更让我对这个机构不敢小觑,并油生敬意和赞美。2015年参访台湾慈济后,我曾慨叹在小岛台湾居然培育了这么一个伟大的佛教慈善机构,看来我们大陆民间组织的追赶也不慢,从灵山的年轻团队我看到了中国宗教慈善的希望。

而何享健公益基金会,很可能是中国未来资产最大的家族基金会之一,其办公地位于广东顺德北滘镇盈峰大厦25楼,临近美的集团总部大厦。何享健、何剑锋家族近几年一直是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前几位的富豪家族,因此其基金会办公室安排在何剑锋的盈峰投资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阳光从穹顶玻璃照射下来,倾撒在旋转的楼梯曲线和现代雕塑上。大理石地面,宽大的真皮沙发,摆满绿植,数米长的视频幕墙播放着盈峰集团的形象广告。

听副理事长周培文介绍,基金会最近几年在资助顺德本地的养老院、园林项目建设,目前正筹划开展全国性、国际性的公益项目,何氏家族希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大基金会。尤其是谈到他们最近支持设立顺德社区基金会,资助五亿元设立慈善信托以支持顺德社区发展和慈善需求时,我不禁感叹。这才是经典的慈善信托,这才是应用《慈善法》慈善信托条文,支持捐赠人所在社区慈善事业永续发展的创新之举,在中国慈善信托史上将具有典范意义。

古村之友也是一个民非与基金会合署的机构,与灵山基金会比起来,这个机构更年轻,才成立两年多。其中“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网络实则是一个深圳注册的民非机构,但近年来依托移动互联手段,发起了一个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保护古村落、倡导乡贤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复兴的活动,名气很大,影响力广泛,俨然已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网络和分支的大机构,据称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一千多个县都有志愿者。

他们的办公场所位于福田区天安数码城里的一个写字楼,与支持企业铁汉生态景观公司合署办公,只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和一个有十多个工席的工作区。工作区的柜子上摆满了他们近年获得的荣誉奖牌,开展过的活动铭牌,还有他们扶持乡贤开发的通过网络销售的农副产品样品。很难想象,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传播的知名机构,办公室如此简陋,也可能是周末,没有人上班,办公场所有些凌乱。但挂在过道上方的格言牌,展现着他们追求的社会价值和信奉的原则,如“建设世界一流公益组织”,“不要你捐钱,要你一起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之类,典型的移动互联思维和新新人类手法,让你对这个年轻机构刮目相看。

据介绍,古村之友团队专职人员才十多位。他们可能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还是依附在企业办公场所办公,标识也只能躲在企业大标牌的旁边,财务公示显示年2016年收入只有二百多万元。但他们展示的通过移动互联手段进行资源动员、传播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其对中国乡村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发掘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古村保护乃至传统文化弘扬的一面旗帜,如进一步探索,找到可持续发展模式,定将打造出中国公益的一片新天地。

中国当代慈善事业,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部委倡导发轫,几家中国字头基金会唱主角,从最初以动员外企、国企和境外资金支持为主,到新世纪大批民营企业家的参与、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的崛起,到今天伴随移动互联带来的人人公益,民间公益呈现出大发展态势。其间,一些民间创新领袖和机构,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思维和新技术工具,正在变革解构中国传统公益慈善的主体,从发起免费午餐到形成完整公益项目体系的邓飞,到灵山基金会的王文、古村之友的汤敏还有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所呈现的家族类基金会发展势头,能触摸到中国民间慈善创新一代的巨大潜力和后劲,他们将是引领中国未来慈善的一代风流。

从观察民间慈善机构的办公室,一叶知秋,以小见大,从他们的目标愿景,思维模式,到工具应用,到文化营造,他们所展现的“移动互联+”思维和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抱负,让我们看到中国民间慈善组织正在生成的巨大气场和广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