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爱德“视角”正式亮相日内瓦
爱德“视角”正式亮相日内瓦

2016-11-0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2016年11月1日,爱德基金会在瑞士日内瓦举办“走出国门——中国非政府组织视角”分享会,以主动开放的姿态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NGO的发展状况及其逐步走向国际的动因和进展,这是爱德基金会国际办公室在日内瓦成立后举办的首次会议,来自16家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22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的贾西津教授首先从宏观层面梳理了中国非政府组织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分类规则以及法律框架的变迁,并重点就大家关心的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法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慈善法的目的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强调了慈善机构的性质,并在公开筹款和税收减免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她认为,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境外机构在国内的活动,境外机构将按照代表处和临时活动两种方式在公安部门注册或备案,成为独立于所有境内机构之外的单独领域,边界更加清楚。

爱德基金会海外高级研究顾问张素玉博士就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服务和倡导两种功能上的作用和转换分享了她的观察和分析。以爱德基金会的项目为例,张素玉博士强调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独特的倡导方式,以及有信仰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独特的精神贡献和特色。她提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爱德在绵竹卧云村驻点实施重建工作长达两年,在项目实施中运用参与式方法推进民主决策和妇女参与,明显提升了社区的自组织能力。项目完成六年之后的回访评估显示,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村民认为村庄重建之后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有所提高,说明爱德项目的这一影响具有持续性。

爱德基金会国际办公室执行主任谢颖在简要介绍了爱德的整体工作之后,专门分享了作为一家在中国本土成长的非政府组织,爱德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过去1O多年来,爱德根据形势变化,成功地实现了从过去对海外资金的高度依赖,到现在以国内捐款渠道为主的战略转变。但是,面对国内捐款关注一对一救助、大病救助等传统慈善的倾向,如何继续坚持以围绕社区发展和人的能力建设为中心的原则,这将是一大挑战。如何引导捐款意愿从同情心转向同理心,从对问题表象的感性认知转向对问题根源的理性思考,甚至在国家层面影响城市化策略向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发展倾斜,这些都是涉及到倡导工作的课题。但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的倡导模式。

谢颖指出,爱德与海外机构的合作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爱德如何适应新的合作环境与合作形式,能否采用具有前瞻性的主动措施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都是国际化策略中的关键问题。

日内瓦大爱基金会理事长崔万田与执行主任司徒博先生分享了中国企业家对于国际视野和中国视野的看法,以及相关机构在商业伦理方面的事工。作为大爱基金会的发起人,崔万田认为,“走出去”并非一定是在国内发展成熟以后才能走出国门,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应该先具有国际视野。企业家不仅具有创造财富的义务,更有对社会做出回馈和贡献的义务。

在问答环节,与会代表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就爱德的专业能力和人员队伍、爱德走向国际的驱动因素、参与国际救援的资源渠道、在中国进行倡导和对话的空间、涉及冲突与和平主题的讨论以及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纷纷提出了问题,会议主讲人对此一一做出了很好的回应。许多与会代表表示,希望能够加强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本次会议是在中国的公共部门和营利部门都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中国非营利部门在国际社会的一次主动亮相,通过全景描述和中国NGO作为独立主体的展示,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民间社会的活力和丰富多元的发展空间,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政、社、企的积极互动。中国NGO走向国际,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作为全球公民的角色和责任。

本次会议得到了日内瓦非政府组织服务中心的大力协助,中心主任Julien Beauvallet全程参加了会议。在日内瓦国际机构和各类会议云集的情况下,本次会议吸引到16家机构的积极参与,对于爱德国际办公室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开端,也是爱德重新认识和积极参与国际NGO社区的良好开始。

爱德基金会是国际救灾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谘商地位。为了更好地履行作为谘商机构的职责,推进中国NGO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发声,爱德基金会于2015年7月在亚的斯亚贝巴成立非洲办公室,于2016年3月在日内瓦揭牌成立国际办公室,爱德已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国门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