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草根组织的“主心骨”
草根组织的“主心骨”

2015-06-0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冯永锋

观察一个地方有没有草根组织,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的。有些组织外形繁杂而内在空虚,有些团队外形魔幻而内心实在;有些个体行动力强于机构,有些则机构产出力远大于个人;有些机构貌似存在,但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宣告了死亡。

许多人一直不知道如何判定这些草根组织,其实评价一家草根组织是不是真实存在,就是先看它有没有主心骨的活动,然后再勘察它有没有主心骨的气质。

不要以为所有的草根组织都与公共利益有关,因为有太多这样的组织,无论其内部治理、行为方式,还是其社会服务过程,都极其封闭、专治和保守,这样的模式不但不可能推动公共利益,还会为社会组织带来质疑。

关注公共利益,除了组织事务要与公共利益有关,还需要在过程中与其他的公众全身心地合作,要把自身的一切行为公众化、公开化、公共化。

许多草根组织以为自己在关注公共利益,但在过程中却对传播排斥、对宣讲排斥、对公开讨论排斥、对质疑声排斥,似乎觉得自己生来就美丽清秀,只许众人赞许和理解,不许参观和评论,不肯与陌生公众合作,不肯把过程公众化、透明化。

一直耳闻许多地方都有人在“做环保”,但很多年过去后,仍旧不知道这些地方的人具体在做什么。原因是,这些所谓“做环保”的人没有主心骨的“事”。主心骨的“事”,就像一条河流,无论它的形态多么弯曲,无论它的河道多么浅显,无论它的河水多么易逝,但这条河流是有主见的,是能够汇聚周边泉水、溪水和雨水的。

而如果一个地方似乎总有一圈人在躁动不安,但做起事来却见不到发力点,这时候,完全可以给这个区域的人下一个诊断——必须尽快树立起一个主心骨的业务,否则,这样的“团队”就是等于没有。

其实,一盘散沙的群体也不可怕,在什么都想往互联网上勾兑的时代,“一盘散沙”甚至极其符合互联网精神,但这盘“散沙”必须活在一条有主心骨的河流旁。

主心骨的活动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是连续性,水和水相连结为河流,互相孤立则很快干涸蒸发。一个组织的活动,必须以周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设计和策划。二是开放性,所有的活动必须全过程公开在能触及的媒体上,通过所有的渠道卖力地进行吆喝。三是尽量多元,重视链式反应。活动一旦做起来了,参与者就有理想要表达。于是,一个人就由此成为一个团队,一个单一的活动就可能成为一组系列的活动,一个草根组织就慢慢有了社会记忆。

所谓的“社会记忆”,就是当社会想要做某些事情时,能迅速想到这家组织。如果一家组织没有持续地组织过活动,没有持续地对社会发过力、提供过服务,估计社会永远不会想到它。一个组织要先有社会记忆,才有可能慢慢拥有社会声望和信用。

“自然大学”发起人

冯永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