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际案例 > “稻壳能源系统”——印度之光
“稻壳能源系统”——印度之光

2014-08-2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绿色和平的能源顾问实地考察稻壳能源系统的成功之处

“国际能源机构”在2010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全世界有14亿人没有用上电,其中印度没有用上电的人数高居全球之首,达到4亿人。在印度的这些人当中,部分是来自12.5万个村庄的居民;8000万无电人口居住在印度最贫穷的比哈尔邦(Bihar)。在比哈尔邦,全省85%的居民没有连接到电网,即便电网覆盖的人口往往也由于发电能力不足而不能获得稳定的供电。

缺电不仅导致生活上的不便,还会对经济、教育和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稻壳能源系统”(HPS, Husk Power System)就是印度的一家致力于解决乡村用电问题的社会企业。

Husk Power是由贾南尼什·潘迪(Gyanesh Pandey)、马诺吉·辛哈(Manoj Sinha)、拉特內什·亚达夫(Ratnesh Yadav)和查尔斯·兰斯勒(Charles W. Ransler)联合创办的。他们在印度和美国就读不同的大学时相遇了。潘迪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在比哈尔邦某个没有电的村庄里面长大,并因此决定学习电气工程。通过努力,他进入了纽约州特洛伊的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在那里完成了硕士学位,然后进入洛杉矶的一家公司工作。

很快,他拥有了6位数的收入,并居住在洛杉矶,喜欢旅游、外出就餐和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我基本上在游戏人生,”他回忆说,“但在经历这些乐趣和各种顺心事之时,我头脑里始终有个阴影。”经过思索,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返回家乡,并用他的知识为比哈尔邦带来光明。

回到印度以后,他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亚达夫在接下来几年中进行了试验。他们探索了生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后来又试图种植名为麻风树的某种植物,这种树的种子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柴油。但结果证明,以这两种方案来创办企业的做法都不切实际。然后,他们又尝试了太阳能灯具,但发现其应用有限。潘迪回忆说:“当时我始终认为能找到某种高科技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稻壳驱动电力

有一天,他碰到了某个销售气化炉的业务员,得知这种机器可以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燃烧有机材料,产生可以用来驱动发动机的沼气。气化炉毫无新奇之处,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人们有时会在其中焚烧稻壳,作为昂贵的柴油的替代品。“但谁也没有想到过用稻壳来驱动整个电力系统。”潘迪解释说。

比哈尔邦极端贫困。几乎所有可用的东西都会被使用——回收、焚烧或用来喂养动物,但稻壳除外,碾米时稻壳都被丢弃掉了。因为稻壳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用作烹饪燃料时不能充分燃烧。这些稻壳绝大多数都在垃圾填埋场里腐烂掉了,并排放出温室气体:甲烷。

潘迪和亚达夫开始组装各种零件,试图装配成1个稻壳供电系统。他们找到了气化炉、发电机组,过滤、清洗和冷却系统、管道以及绝缘线。为了让系统正常运转,他们进行了无数次尝试:调节气门和压力、气体对空气的比例、燃烧温度、起始机制。最终,他们制造出了这样一个系统:每小时可以焚烧稻壳50公斤,发电32千瓦,足够大约500户人家使用。

他们与比哈尔邦Tamkuha村子里的居民达成了交易:每个家庭每月缴费80卢比(约1.75美元),即可以获得一颗30瓦或两颗15瓦紧凑型荧光灯(CFL)灯泡日常照明所需的电源,并可以在下午5:00和晚上11:00之间随意为手机充电。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个价格不及每月所消耗的煤油成本的50%,而且光线更加明亮。同时,它能够减少黑烟排放,减少火灾危险和环境污染。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更多电能,用于使用收音机、电视、吊扇或水泵。但很多人没有家电设备,又居住在非常小的木屋里,1个灯泡便足以照明了。2007年8月15日,适逢印度独立纪念日这天,这套系统正式投入运作。

节俭型创新

这个方案行之有效。回到美国后,他们的同事——正在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攻读MBA的辛哈和兰斯勒制订了商业计划书,并开始筹集资金。他们赢得了两个学生竞赛的冠军,分别获得了1万美元和5万美元奖金。2008年,该公司获得了壳牌基金会的赠款,并建造了另外三个系统。自那以后,它通过融资筹得了175万美元。2009年,他们共有19个系统在运作;到2010年,系统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从技术上讲,大部分问题都在2008年得到了解决。但为了推广这项业务,他们需要进行持续创新,这个过程被称为“节俭型创新”,即:从根本上简化所有事情,以满足那些购买力十分有限、难以获得基本市场服务的贫穷客户的需求。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剥离了气化炉和发动机,卸除了会导致制造或维修费用增加的不必要组件,如涡轮增压器。他们更换了从气化炉中清除稻壳炭的自动水辅助流程,代之以用水量减少80%的手摇启动柄。他们通过招聘当地人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招聘对象往往来自非常贫困的家庭,接受过适度的教育,公司为他们提供机器操作和安装培训,并教他们进行收费和审计工作,挨家挨户地检查偷电行为。Husk Power表示,他们已经设法将这样的损失降到了5%。

当公司发现客户们购买了质量差而且耗电的CFL灯泡时,他们与大型制造商Havells India合作,以折扣价购买了几千个优质灯泡,通过收费员向客户出售。他们还看到,可以通过收费员提供其他的某些打折商品——如肥皂、饼干和油,他们也因此增加了产品销售业务。

他们还找到了从稻壳炭中获益的办法:创建副产业,将稻壳炭制成香烛。现在,这项业务在五个地方运营,为超过500名妇女带来了附加收入。公司还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正在致力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所带来的好处。

随着业务增长,人工审计已经不足以控制客户偷电或无意地过量使用电能。因此,公司研发了供家庭安装的、精简的预付费智能卡阅读器。当前,智能卡阅读器的价格在50-90美元之间。潘迪说,Husk Power即将完成一种成本在7美元以下的阅读器。

单独来看,这些步骤都无足轻重。但将它们汇聚起来,却使发电单位在为客户提供少量电能的同时,还能获得30%的利润。副产业又带来了20%的收益。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这种企业模式拥有众多好处。有了电能,店铺可以延长开业时间,农民可以灌溉更多田地,除此之外,它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增强了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公司还通过多种渠道,将其所获的收益直接重新投入到村子之中。

成功取决于融合传统

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电力供应都基于这种假设:大型发电厂的电源将最终惠及村民。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这已被证明是天方夜谭。Husk Power已证明,这个模型适用于比哈尔邦及位于印度稻米带的邻邦的至少25000个村庄。印度绿色和平组织的气候和能源顾问拉马帕蒂·库马尔(Ramapati Kumar)曾研究过Husk Power案例,他解释说,公司的模式“可以为印度的125,000个无电乡村带去光明”,同时减少“该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Husk Power是否能取得长远成功,目前言之尚早。对于任何年轻的公司来说,都有许多未知数。为了实现其目标,公司需要在未来4年内招募和培训数千名员工,筹集更多资金,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公司计划截至2014年共修建和运营超过2000个发电单位。许多公司都在努力扩张的过程中摧毁了自己。

但无论Husk Power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都能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公司展现了一种不同的创新思路,这种思路适用于由贫困人口缺乏能源、水源、住房和教育而导致的全球性问题。在许多情况下,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并非取决于宏大的新思路,而在于很好地融合并执行系列的传统理念。潘迪说:“Husk Power案例中可供推广的不是配电方案,而是它的整套过程:如何利用旧技术,使其适用于当地的环境;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和劳动力创建一个系统。”

(据《纽约时报》)